(相關資料圖)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25日在2022年新加坡國際能源周上宣布,該國將從發電能力、燃料供應和電力零售市場這三方面著手加強能源市場結構。
他說,新加坡乎所有的能源供應都來自進,因此該國的能源市場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能源市場動蕩的影響。隨著國際燃料價格飆升,新加坡的電力市場受到了嚴峻考驗。為了應對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的雙重挑戰,新加坡需要從三方面著手加強自身的能源市場結構。
首先,新加坡要保障未來的發電能力。顏金勇說,電站項目是重大工程,投資回收期長。短期內市場的動蕩、長期前景的不確定性以及能源轉型可能導致的資產滯留,使私營發電公司難以在投資發電設施方面做出長期投資決策。因此,新加坡需要在國家層面規劃其發電能力建設。該國政府將采取集中方式,當未來5年需要新增發電能力時,通過競爭性招標,促進和引導私人投資注入新增發電設施項目。如果私人投資對項目興趣不足,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將負責建設新發電設施。
其次,新加坡必須提高天然氣供應的韌性。發電公司在簽訂天然氣合同時,傾向于采取“羊群”行為,以應對天然氣市場的波動。這種行為放大了新加坡對市場風險的敞口,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動蕩的市場條件下或出現重大供應中斷時,就值得關注。去年底,由于冬季寒冷和安全形勢惡化,全球能源市場緊縮,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不得不采取臨時危機管理措施,以確保能源安全。這些措施包括要求發電企業必須保有足夠的燃料用于發電,以及建立一個備用燃料設施以防止天然氣供應中斷。顏金勇宣布,新加坡將把這些措施制度化、永久化。此外,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將與行業合作,探索天然氣采購的各種方式,以獲得更長期、更安全的合約。
第三,新加坡將加強電力零售市場建設。顏金勇表示,近年來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逐步放開電力零售市場,允許更多電力零售商參與向消費者銷售電力。過去幾年里,由于天然氣和發電能力供應過剩,新加坡的平均批發電價低于生產成本。但是,當去年底天然氣市場收緊,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時,幾家零售商退出了電力零售市場。這表明,一些電力零售商對市場波動準備不足,并持有大量未對沖的頭寸。未來,新加坡計劃加強對電力零售商的規管規定,以加強對消費者的保障,只讓具有足夠財務實力和可持續經營主張的可靠行業機構向消費者零售電力,并確保電力零售商有足夠的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在消費者方面,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將研究收緊電力批發市場購買者資格標準,只讓能夠應對價格波動風險的消費者在電力批發市場購買電力。
據當地媒體報道,新加坡從2018年11月開始全面開放電力零售市場。截至今年10月1日,新加坡共有約42%的住家用戶與電力零售商簽訂了購電套餐合同。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