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正值求職季,一些不法分子借大學生們的就業焦慮,設計各種套路、布下詐騙“陷阱”。每一起“求職詐騙”案件的背后,都關乎求職大學生的前程和家庭的命運。
《法治周末》編輯部特推出涉及求職詐騙的典型案件報道,以幫助大學生提高反詐騙意識,防范“求職詐騙”陷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資料圖】
圖為京山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晶君出庭支持公訴。 敖凱 攝
“不要輕信‘花錢找工作、買編制’等話術,這都是詐騙分子利用年輕人找工作難、對穩定工作的渴求心理設下的騙局”
《法治周末》記者 答笛
“關系硬、路子寬、熱心腸。”
這是湖北省京山市人徐某在飯局中給老黃留下的第一印象。徐某酒后夸夸其談,稱自己弟弟在“省里某單位”工作,人脈廣,關系硬,花錢打點下,就能幫忙解決編制問題。
然而,老黃陸續“打點”了幾個月,不斷請客吃飯,現金與禮品送出去不少,兒子的工作卻遲遲沒有著落……
8月18日,《法治周末》記者從湖北省京山市人民檢察院了解到,該院以涉嫌詐騙罪對被告人徐某提起公訴后,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一萬元,退賠被害人損失,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急需為子找工作,飯局結識“熱心人”
2020年5月,京山人老黃的兒子已在家待業一年多,老黃十分著急。正所謂“打瞌睡有人送枕頭”,不久的一天,老黃在朋友的飯局上結識了徐某。
飯桌上,徐某一直吹噓家里有不少人做官,能幫忙解決政府單位“帶編制”的工作。徐某稱,自己通過弟弟的關系給朋友女兒“安排”了工作,現在那女孩工作穩定工資可觀,日子過得很滋潤。
老黃頓時心動,忙問對方能不能幫自己的兒子也搞個“有個編制的工作”。
“我幫你問問,這事應該可以辦,你等我消息!”徐某一口答應,這輕描淡寫的態度,讓老黃覺得他“能辦事”。
一個星期后,老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徐某打了電話,詢問上次拜托的事能不能成。徐某表示他再問問,得選個好點的工作單位,讓老黃等消息。兩天后,徐某回電話說這事有希望,約在飯店詳談。
“你遇到我真是燒高香了,你不知道這事有多麻煩,現在政策嚴、風頭緊,我弟弟托了很多人,事情才有眉目。”酒足飯飽后,徐某對老黃說,他得“拿出點誠意來”,后面才能順利。
老黃連聲道謝,心想真是遇到了“熱心人”。
反復“打點”,心頭的疑慮起了又落
老黃按照徐某要求,提供了兒子的身份和學歷信息。徐某絲毫沒客氣,以辦事需要請客吃飯的名義,向老黃索要了2000元。
幾周過去了,徐某那邊依舊沒動靜,老黃覺得有點不對勁。徐某得知后,主動邀老黃吃飯,席間不斷表示其能量大、社交廣。徐某稱之前也給別人辦成過,現在這人不僅工作“體面”,個人感情發展得也很順利。
酒酣耳熱之際,徐某告訴老黃,事情辦得很順利,可以準備錢了。這時老黃心底的疑慮消散了,滿心只有兒子要進體制的喜悅。
10天后,老黃按照要求,準備好打點用的現金和禮品轉交給徐某,并囑咐對方加快進度。
“打點”送出去,事情依然遲遲沒有動靜,老黃的心又懸了起來,打電話問情況。徐某讓老黃放心,說錢和材料交給他弟弟了,事情正在運作,并給了老黃一份蓋公章的信,寫著:“關于侄兒工作一事,編制預計在8月份下來,請不要擔心。”
看到紅艷艷的公章,老黃懸著的心又落下來了。
轉眼3個月過去了,兒子的工作還是遲遲沒有著落。老黃再次打給徐某,想問問進展,可電話卻怎么也打不通了。回想起這段經歷,老黃才發現自己被“編制”的“餡餅”蒙住了雙眼,已掉入了對方精心設下的“陷阱”。
2021年6月25日,忍無可忍的老黃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當天立案偵查。同年12月28日,徐某在一間出租屋內被警方抓獲。
“扮、誘、吊、穩”,步步為營設圈套
2022年7月,此案被移送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徐某并沒有正當職業,‘家族顯赫、弟弟做官’不過是他為詐騙而編織的謊言。”京山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李晶君是承辦該案的檢察官,她向《法治周末》記者詳細分析了徐某的作案手法:通過“扮、誘、吊、穩”,一步步讓對方落入精心設下的圈套。
第一步:“扮”。徐某會在適當場合將自己包裝成人脈廣、路子寬、能辦事的熱心人,借此來全面撒網。
第二步:“誘”。撒網時,如發現有不了解公職人員招考政策且有意向的人,徐某就轉入“重點撈魚”環節,通過虛構“辦成事”的事實引誘“魚”上鉤。
第三步:“吊”。在此過程中,徐某不主動找被害人,而是先吊足其胃口,讓被害人主動找他,變被動受騙為主動求人辦事,以此來減少對方疑慮。
第四步:“穩”。如果被騙對象仍半信半疑,他就通過飯局來烘托氛圍,以偽造的公文、印章來穩定人心,利用虛假事實完成“臨門一腳”,讓對方深信不疑。
經查實,徐某編造虛假理由,向老黃索要錢款、禮品折合約兩萬多元,錢款均被其用于個人消費。
京山市檢察院認為,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錢財,數額較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經該院提起公訴,近日,京山市法院作出了上述判決,徐某表示真誠悔罪,接受處罰。
“不要輕信‘花錢找工作、買編制’等話術,這都是詐騙分子利用年輕人找工作難、對穩定工作的渴求心理設下的騙局。”辦案檢察官提醒說,天上不會掉餡餅,找工作務必通過正規招聘渠道,不要心存僥幸,落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