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資料圖片)
在火箭軍士官學校劍鋒廣場,一排士兵楷模燈箱熠熠生輝。黨的十九大代表朱紅軍、“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顧漢春、“忠誠使命的高原火箭兵”盛德華……這些“兵王”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理論骨干,有一個共同的政治教員——火箭軍士官學校教授顧愛云。
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顧愛云把講臺設在院校、搬到陣地、搭在哨所,授課接地氣有溫度,深受官兵喜愛,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云課堂”。
95分,這是上學期2022級學員給顧愛云思政課的評分,位居火箭軍士官學校基礎課榜首。以前枯燥難懂的思政課,現在最受軍士學員青睞。
每天跟學員隨堂聽課,學員隊隊長曲成軍發現,顧愛云比隊干部更懂學員所想。今年,顧愛云主動擔任學員隊思政班主任,一有空就鉆在隊里,深入了解一百多名學員關注什么、思想困惑是什么、理論期待是什么,讓思政授課有的放矢。
新穎、生動、有趣,這是學員王澤良給顧愛云的評價,他說:“我們始終當課堂主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課前,顧愛云給大家布置10多個問題,讓大家提前研究;課上,學員分成小組討論辨析,她穿插引導,大家參與度、獲得感很高。
授課中,顧愛云經常把理論講授與強軍實踐聯系起來,與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結合起來,在鮮活案例、生動故事中傳播理論引發共鳴。該校教學督導專家汪徐勝教授說:“她把大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讓學員覺得有意思更有意義。”
2019年,顧愛云提出軍士學員思政課從章節式教學向專題化教學改革,拿自己負責的課程當“試驗田”,將原來8個章節內容打造為15個教學專題,講深講活理論,備受學員熱捧。
一年后,這項改革在該校思政主干課展開,逐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思政課育人格局。去年,榮獲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顧愛云也戴上了二等功獎章。
發射架下,剛完成突擊演練的上士李明和一群號手圍坐在一起,聆聽顧愛云帶來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她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主題,領學原文、辨析熱點。
這些年來,從備戰一線的導彈分隊,到部署偏遠的哨所;從硝煙彌漫的發射陣地,到日夜鏖戰的施工點位,顧愛云輾轉十萬余公里,讓黨的最強音傳播到導彈軍營。
8年前的那一幕,深深印在上士邢琪的腦海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后,顧愛云作為火箭軍宣講團成員來到某基地新訓團。寒風凜冽,她激情似火,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見諸行動”“怎么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興軍”等方面,進行宣講輔導,用創新理論給邢琪“扣緊第一粒扣子”,讓數千名新戰士堅定扎根軍營的思想。
“士兵有哪些理論困惑”“如何用創新理論指導備戰打仗”……這些年,顧愛云上百次送學到一線和戰位設課堂。偏遠陣地,她以“動散條件下如何學用創新理論”為題,為基層理論骨干充電;操作大廳,她化身理論輔導員,與號手聊學習訓練,激發打仗豪情。中士許亮說:“她結合崗位實踐講創新理論,讓我們練兵備戰動力更足了。”
這些年,這位“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的身影,活躍在一所所定向培養高校。某高校副院長王金明說:“她的宣講激勵定向培養軍士融入導彈事業,紛紛遞交申請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9年9月29日,陜西省西安市,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火箭軍工程大學舉行。高舉燃燒的火炬,7號火炬手顧愛云闊步奔跑。當她點燃自己的學生、某旅一級軍士長何賢達手中的火炬時,不禁熱淚盈眶。那一刻,她覺得傳遞的不只是火炬,更是“播火”的使命。
2013年,何賢達剛入校時,一門心思只鉆研導彈專業。“執掌大國長劍,既要練強手中武器,更要擦亮思想武器。”顧愛云不停引導他把理論學習與履職盡責結合起來。在她長期影響下,何賢達學會運用強大的思想武器助推備戰打仗實踐,后來榮立一等功,成長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士兵是部隊主體力量,我希望為他們種下理論火種,涌現更多‘播火者’。”顧愛云說。
今年7月,火箭軍某團三級軍士長俞細文接到一項授課任務,馬上給顧愛云打電話請教。這些年,在顧愛云電話指導鼓勵下,俞細文成長為基地“優秀政治教員標兵”,學用傳播創新理論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宣揚,還帶出20多名理論骨干。
28年來,從“云課堂”里走出了“八一勛章”獲得者王忠心、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何賢達、“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侯長嶺等一大批“兵王”。他們說:“顧愛云用一顆心贏得無數顆心,點亮了官兵的思想航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