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救活了工廠。”近日,在山東省聊城市清水鎮經營軸承鍛造廠的夏義緊緊握住清水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手表達著感激之情。
原來,夏義的工廠一直為徐某加工軸承套圈,合作穩定,但2022年底,徐某不再交付貨款,累計達4萬多元,使軸承鍛造廠面臨經營風險。
近日,清水鎮司法所的法律顧問來到該廠開展“法治體檢”時發現此事,隨后立即進行調查。在做好充分準備后,法律顧問邀請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最終達成一致,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資料圖)
防范法律風險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通過“法治體檢”發現、防范、化解企業法律風險點,減少因相關問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優化營商環境的本質就在于‘法治化’,司法行政機關對企業開展‘法治體檢’,一方面有助于引導企業增強法治意識,在法律框架下規范經營,另一方面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呂紅兵對《法治日報》記者說。
一直以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高度重視企業健康發展,持續開展“法治體檢”活動。
今年4月,吉林省司法廳組織開展“服務企業月”活動,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法律服務。據吉林省司法廳律師工作處處長洪波介紹,在“服務企業月”期間,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律師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120余次。
7月26日,廣東省司法廳、省工商聯(總商會)聯合開展2023年廣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法律宣傳月活動,活動明確將持續發揮各級工商聯商會協會、縣級工商聯與律師事務所建立聯系工作機制的平臺作用,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活動,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合規管理,依法治企。
“我們發揮司法行政機關職能作用,深化‘法律三進’活動,引導和激勵企業依法合規經營,以‘法治體檢’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法治意識,全面提升民營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經營管理人員法商素養和依法治企能力。”廣東省司法廳律師工作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
除了開展相關活動外,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還幫助企業積極完善機制做好法律風險防范。
2021年,浙江省司法廳積極推進“千所聯千會”機制。截至目前,全省11個市、90個縣(市、區)的工商聯與司法行政或律師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032家律師事務所與2078家工商聯及所屬商會建立合作關系。自機制建立以來,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為工商聯及所屬商會出具法律意見7200余個,參與制定修訂行規行約和團體標準805個,為商會所屬會員企業開展“法治體檢”8.18萬家。
針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獲取法律服務成本高、不夠便捷等問題,廣東省深圳市司法局推出在線“法治體檢”平臺——“民營企業法治體檢自測系統”。據悉,該系統主要由企業訴訟風險分析模塊、企業法律風險測評模塊、“法治體檢”報告模塊等組成,可以幫助民營企業發現管理中潛在的風險點,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制度。自2019年上線運營以來,該系統已為2萬多家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司法行政機關通過數據信息技術賦能“法治體檢”,打造相關智慧系統,提升企業預防法律風險質效。
吉林省民營企業法律維權服務和“法治體檢”中心使用“企業法治體檢自測系統”,推出“智能+人工”綜合性服務,幫助民營企業分析法律風險點,持續提升民營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
浙江省余姚市臨山鎮司法所通過NFC技術,把“民營企業法治體檢自測系統”植入到便企服務卡中,創新推出“NFC在線法治體檢”便企服務卡。企業負責人只需用手機碰一碰卡片上面的NFC芯片感應區,即可在線完成民營企業“法治體檢”自測,獲得相關報告。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通過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推動法律保護關口前移,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和堅實的法治保障,深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