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歡 實習生 楊瑜 通訊員 許雅蕓
湖北省潛江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素有“水鄉園林”美稱。近年來,潛江市人民檢察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化溯源治理,多次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行動,有力守牢流域安全底線。
漢江河灘“復原”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踩著細軟的沙礫,潛江市人民檢察院再次來到戴河口段的漢江河灘開展“回頭看”巡查活動。
走近河灘,一幅秀麗的自然畫卷躍入檢察干警眼簾:枯水期的漢江河灘蘆葦搖曳、飛鳥歸巢。漢江終于恢復了它本來的樣貌。
時間回溯到2021年5月,彼時河灘人潮如織——有商家在灘上建造卡丁車跑道租賃卡丁車;有人在江面上租賃摩托艇、沖鋒舟、水上飛行器;更有經營者在江灘賣烤串、租賃燒烤設備……這些商業和娛樂休閑活動產生大量生活垃圾,污水直排入江,危及河岸堤防安全,破壞流域生態環境。
潛江市人民檢察院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向相關單位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各職能部門對破壞河道、非法航行、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進行全面處置,對江邊的商業活動、娛樂活動進行規范治理,切實履行江灘生態環境保護、河道安全監管職責。
如今,戴河口段漢江河灘的違章建筑物及構筑物已被拆除,并設置警示牌和反光標識,全面取締違規商業活動。人們懷念的那個風景秀麗的漢江又回來了。
森林公園“干凈”了
“我們在醒目處設立10多個嚴禁亂丟垃圾宣傳警示牌,同時結合生態公益林管護和森林防火巡護,每天安排專人在公園里進行隱患排查,嚴防火災發生和垃圾入園。”潛江森林公園的負責人對前來開展整改情況“回頭看”的檢察干警介紹道。
據介紹,潛江森林公園緊鄰東荊河支流,園內林木繁茂,水系縱橫,1991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屬省級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其中被譽為“活化石”的珍貴樹種水杉就有1000余畝,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且保存完好的水杉人工種植基地。
今年2月,潛江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公園林木間存在大量建筑垃圾,不僅損害森林公園整體環境,更可能引發森林火災。檢察干警立即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相應監管職責。
在近期開展“回頭看”行動中,潛江市人民檢察院發現建議得到很好落實,公園內建筑垃圾已被清理,亂丟垃圾行為得到有效控制,并新增多項防火設備及警示標識,切實減少安全隱患,方便周邊群眾通行和游玩。
村居環境“變綠”了
不久前,潛江市人民檢察院“益同潛行”辦案組在“益心為公”志愿者平臺收到志愿者舉報,稱某村國有儲備用地上存在大量建筑垃圾。
收到線索后,辦案組立即趕往現場,并利用無人機進行勘驗調查、固定證據。
航拍發現,舉報中所描述的垃圾堆離居民區不到十米。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不僅占用土地資源,還污染周邊生態環境——在自然外力作用下,顆粒較小的垃圾碎末會逐漸滲入附近土壤和縣河水域,改變周邊土層物質組成,破壞土壤結構,污染水源……
根據調查結果,潛江市人民檢察院迅速向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責任人及時徹底清運固廢垃圾,依法恢復儲備土地原狀,保障周邊縣河流域生態環境。
近日,檢察干警再次來到這里,固廢垃圾已運置于專門堆放地點,恢復儲備土地凈地狀態。同時,相關部門也對縣河周邊環境進行了環境整治。
今年以來,潛江市人民檢察院扎實開展“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助力流域綜合治理”專項工作,助力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截至目前,潛江市人民檢察院依托“益心為公”平臺發現案件線索18件,辦理涉及流域綜合治理的公益訴訟案件47件,督促相關部門整治生活垃圾無序堆放點7處、砂料堆場5處,清理溝渠河道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