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歡 實習生 陳家豪 通訊員 呂進
將“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離港確認”作業模式推廣到湖北省全部水運口岸、全面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
7月7日下午,武漢海關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
據悉,武漢海關對標海關總署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因地制宜結合湖北省外向型經濟發展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商品,以“能落地、可見效”為導向,圍繞提升通關效能、降低企業成本、支持重點產業、增強服務能力等4個方面,制定這20條措施。
武漢海關持續提升跨境貿易物流效率,開展“直提直裝”和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作業模式試點,對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全面實施附條件提離等措施,為外貿企業提供實時的通關物流信息服務。開展智慧海關建設,逐步實現海關管理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武漢海關以長江航務管理局定期發布的重點航線運價水平等數據作為參考依據,實施“內河運費扣減”新舉措。服務湖北進出口企業盡享RCEP等自貿協定關稅優惠。推動實現出口退稅申報報關單、發票“免填報”,實現企業在“單一窗口”和電子稅務局申報出口退稅時自動調用報關單、發票信息,打造便民利企平臺。
為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武漢海關大力支持新能源電池、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對列入清單的設備、樣本、耗材等,實行單位事先承諾申報、海關便利通關管理模式。支持“光芯屏端網”產業鏈發展,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通關查驗模式在關區內全面推廣。
武漢海關優化進出口信息查詢服務,持續加大企業信用培育力度,便利企業辦理“主動披露”,實行“網上辦”“一次辦”“集約辦”。持續推進技術性貿易措施服務能力建設,強化自主品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積極參與湖北省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中心建設。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武漢海關將進一步推進落實20條措施,守國門、促發展、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海關貢獻。”武漢海關副關長李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