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通訊員 黃國暢 李康 邱立軍 黃國暢 李康 攝
天河行舟,載夢遠航。
(資料圖)
夜幕中,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塔架格外明亮,塔架“懷抱”中,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劍指蒼穹,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已經進入發射倒計時。
天舟貨運飛船是為中國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的飛船。此次發射的天舟六號,相較之前的天舟貨運飛船進行了系統升級,大幅度增強密封艙的貨物運輸能力,使得給航天員提供的物資能夠支撐更長的時間。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
20時52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的口令響徹發射場。在燈光照射下,火箭上的鮮紅的五星紅旗和湛藍的“中國載人航天”字樣格外醒目。
針對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揭幕戰”,也是改進型貨運飛船的首飛,文昌航天人緊盯技術狀態變化、易錯難操作項目、“零窗口”發射等重難點環節,深入開展雙向質量交底,狠抓質量管控,確保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
“各號注意,15分鐘準備!”
21時07分,伴隨著倒計時口令,天舟六號距離發射時間越來越近,同樣越來越近的,是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的偉大夢想。
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這一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著眼文昌航天發射場能力綜合提升,邊規劃、邊建設、邊任務,形成《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發展戰略深化論證報告》,進一步細化實化“五個一流”體系標準、目標任務和實踐路徑,研究確立“5+3+7+1”發展路徑和“8+8”核心能力體系框架,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依托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超算中心,大力加強國產自主可控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針對任務組織指揮模式優化、火箭測試發射流程優化、多星并行測試、工程建設管理、航天發射與建設任務統籌等方面重點工作開展專題研究分析;重點圍繞新一代載人火箭發射工位、商業發射工位、重型火箭發射工位等后續拓展建設內容,同步開展配套軟硬實力體系建設……一個個重點項目按下“快進鍵”,文昌發射場已經形成成熟穩定的大、中型火箭高密度發射能力,廣大科技工作者吹響了激情奮進第三次創業新征程的沖鋒號。
“各號注意,5分鐘準備!”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指控大樓、測控點號、觀光平臺……人們屏住呼吸、心跳加速,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緊緊盯著即將騰飛的火箭。
“5、4、3、2、1,點火!”21時22分,撼天動地的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號火箭托舉著天舟六號騰空而起,尾焰照亮夜空,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跡。
當慶賀成功的“大紅屏”再次亮起,大廳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觀景平臺、淇水灣畔、科普中心的人群沸騰了,大家揮舞著手中的國旗,目送天舟六號奔赴太空。學生代表們歡呼雀躍,眼神里充滿了對中國航天“星辰大海”的無限向往和憧憬。
“航天報國、航天強國是我們不變的初心使命”,站在“大紅屏”前,一線航天工作者紛紛表示,將嚴慎細實、精益求精,把每次任務都當作硬仗來打,一仗接著一仗打,仗仗都要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