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為進一步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規范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促進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推動相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近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修訂印發了《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據三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辦法》對原部分條款進行了細化、調整和補充。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在征收管理體制上,促進了征收管理政策與時俱進。二是在出讓收益征收方式上,減輕了企業的支付壓力。一方面,明確按出讓收益率征收的方式。另一方面,降低了按金額形式征收的首付比例,最大程度延長了分期繳款年限,細化了市場基準價的相關規定。三是在繳款和退庫上,提升了管理和服務效果。四是在新舊政策的銜接上,分類明確了新老礦業權的出讓收益征收政策。
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政策落地生效,離不開礦產資源管理制度的協同發力。據介紹,后續將同步實施以下配套措施:
進一步完善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管理。包括:調整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中的評估年限、資源儲量等參數;做好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與采礦權登記發證年限、礦山開發利用實際情況的有效銜接,原則上評估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修訂《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應用指南(試行)》等。
加強對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的監督指導,督促各地按照《辦法》規定的原則調整完善基準價。
及時出臺關于銷售收入、起始價確定的具體規定,規范礦業權出讓收益起始價確定原則和標準,明確礦產品銷售收入的確定方式,為征收管理措施落地落實提供支撐。
自然資源部、財政部將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礦種目錄》和各礦種的礦業權出讓收益率,研究推進收益率的進一步細化,更好體現資源賦存和勘查開發條件差異。
深入做好政策解讀,加強對地方的工作指導,督促地方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并及時跟蹤研判政策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