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梨樹古樸遒勁,梨花綻放層疊勝雪。近日,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第六屆梨鄉賞花活動在該縣霞口鎮劉老人村開幕。行走在村子和梨園,隨處可見的法治標語與梨花交相輝映,同樣讓游人眼前一亮。
法治元素扮靚美麗鄉村,農村法治氛圍愈加濃厚,村民安居樂業和諧幸福,鄉村振興路上腳步鏗鏘。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維護社會穩定、滿足群眾法律需求為導向,以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不斷提升法治鄉村建設水平,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法治動力。
(資料圖)
普治并舉夯實法治陣地
從殘垣斷壁、遍地垃圾到村舍整齊、清新宜居,大力改造村容村貌,實現鄉村美麗蝶變,阜城縣蔣坊鄉鄧屯村僅僅歷經81天;將法治文化與農耕文化相結合,深耕法治沃土助力鄉村振興,鄧屯村久久為功、延綿不斷。
蔣坊鄉同步推進黨建示范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和法治鄉村建設,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大法治宣傳陣地建設力度,各村均打造法治文化長廊,利用典故、漫畫、展牌等形式宣傳法治精神,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
民法典圖解、人民調解工作流程、防范電信詐騙知識、生態環境保護提示……《法治日報》記者在鄧屯村的法治文化園、法治文化長廊、說事廣場看到,宣傳的法律知識與村民利益密切相關,相關法律條文以知識問答、案例介紹、法治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法治元素已成為該村優美人居環境中一抹最靚的顏色,不時有路過的村民停下腳步品讀。
法治公園、法治廣場、繪制法治墻體畫、法治文化宣傳櫥窗……阜城縣把陣地建設作為法治鄉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法治文化景觀,建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目前,該縣已建成法治鄉村480多個、法治長廊330多個、法治公園280多個、法治學校35家。
阜城縣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在全縣選樹1830名“法律明白人”,實現610個村全覆蓋,會同相關部門對全縣“法律明白人”開展培訓,組織開展“懂法支書”系列教育培訓,積極推行“基層黨建+民主法治”工作模式。
此外,阜城縣注重建好網上陣地,開辟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及時向基層群眾送去法治動態和法律知識。并開發阜城縣法治鄉村智慧公共法律服務云平臺,讓廣大群眾通過互聯網學習法律知識、咨詢相關問題,同時能夠辦理法律援助、人民調解、行政復議等相關事項,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法律服務。
惠民利民提升服務效能
阜城縣以司法部包聯的古城鎮西馬村為中心,與周邊村統籌考慮、共同謀劃,發揮法治鄉村輻射帶動作用,精心打造阜城鄉村振興法治片區,實現法治文化融合共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共享、基層治理協同共治。
走進阜城縣古城鎮西馬村,黨的二十大精神、鄉村振興政策等宣傳專區和憲法、民法典等普法專區引人注目,營造出“法在身邊”的濃厚氛圍。在新建的同心會堂里,設有法律服務室、矛盾糾紛調解室、法治書屋,真正使法治鄉村建設成為惠民利民之舉。
西馬村是河北省“云窗代辦”先行村,通過放置在村服務驛站的“云窗代辦”智能終端,村民在代辦員的指引下,可以與阜城縣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視頻連線,在線辦理相關業務。“云窗代辦”在鄉鎮綜合執法改革中實現“干部跑、數據跑、物流跑、村民不用跑”,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審批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阜城縣著力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設立縣、鄉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組建村公共法律服務室,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在此基礎上突出熱線、網絡、微信線上融合模式,打造公共法律服務“一網通”,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阜城縣不斷深化“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專業律師擔任村居法律顧問的同時,將公檢法司全部在職288名干警納入村居法律顧問,做到610個村全覆蓋,定期入村開展法律服務。
阜城縣持續開展農村法律援助專項行動,突出重點服務對象,開通“綠色通道”,針對其不同特點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援助服務。同時整合律師、公證、法律援助等優質法律資源組建阜城縣法律服務團,開展“法律服務直通車”“送法進企業”等活動,為鄉村企業等市場主體提供法治體檢、法律咨詢、法治宣傳、法律培訓等服務。
鄉村善治助推全面振興
阜城縣阜城鎮馮塔頭村委會牽頭成立梨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建起千畝梨園。梨園要防止飛鳥啄食,可安裝正規防鳥網花費不菲,對于成立沒幾年的合作社來說負擔不小,村委會召集村民代表商議如何解決。
“咱們從網上買點便宜的細網,自己拉網防鳥吧?”有村民提議話音未落,便遭到其他村民的集體反對:“細網是‘粘鳥網’‘殺鳥網’,那是犯法,絕不能干!”發展經濟不能觸碰環境保護的“法律紅線”,大家一致決定在爭取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斥資安裝正規防鳥網。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馮塔頭村大力實施法治鄉村建設,濃厚的法治文化元素遍布全村,潛移默化間增強了村民的法治觀念,馮塔頭村也從一個貧窮落后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山水田園小鎮和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馮塔頭村合作社土地流轉、經營管理、農民就業,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西馬村設立直播平臺,與21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把80余種特色農產品搬到網上銷售……阜城縣鄉村振興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阜城縣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作為法治鄉村建設的有效載體,實現創建村依法建制、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品牌調解示范創建,因地制宜在各鄉鎮打造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強化鄉鎮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全面優化鄉村執法環境,強化重點領域矛盾排查化解,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實現鄉村善治。
通過不斷提升法治鄉村建設水平,阜城縣各村打造形式多樣的法治陣地,村民在日常生活、休閑娛樂中自覺接受法治教育,制定實施村規民約和自治章程,村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護能力不斷提高,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護航鄉村振興步穩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