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穎 見習記者 李曉慧
4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堅持依法能動履職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新聞發布會。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廳廳長張相軍介紹,在總結一些地方立足行政檢察職能加強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最高檢在行政檢察條線部署開展行政檢察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小專項”活動。
張相軍指出,“小專項”活動的目標就是發揮行政檢察既監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一手托兩家”作用,通過高質效履職,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平等受到法律保護,引導和促進守法合規經營,完善執法司法銜接機制,形成安商惠企合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記者了解到,“小專項”活動有四個重點。首先,加強涉市場主體行政訴訟監督,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圍繞涉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征收,行政賠償、行政協議等各類行政案件,加強行政審判和執行監督,對確有錯誤行政裁判依法提出監督意見,防止企業因不當強制執行措施陷入生產經營困境,增強產權司法保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探索開展涉市場主體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督促有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依法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推動其守信踐諾,切實擔負起優化營商環境職責。
再次,加強涉市場主體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減輕和早日擺脫訟累。立足法定職能,把促進涉市場主體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貫穿于辦案全過程,綜合運用監督糾正、促成和解、調查核實、公開聽證等方式,解決市場主體正當訴求,用心用情辦好檢察為民實事。
最后,以更高層次訴源治理促進更高水平社會治理,依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入實施數字檢察戰略,加強大數據運用,強化類案監督,針對虛假注冊登記、惡意注銷、非法轉賣營業執照等問題,推動系統治理、綜合治理。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開展“送法進企”活動,引導市場主體合法守規經營,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