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 政法資訊
張海燕 實習生吳秋陽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近日召開2022年網絡犯罪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上海檢察機關共受理網絡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78件390人,在利用網絡實施經濟金融犯罪案件中超四成,“互聯網+經濟犯罪”進一步交織。
發布會現場發布的《上海網絡犯罪檢察白皮書(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利用網絡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中,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件數占90.45%,此類案件大多是通過網絡引流,實現制假售假。此外,侵犯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服務商標、商業秘密等新類型案件逐年增多。
《白皮書》指出,“互聯網+經濟犯罪”正進一步交織,成為網絡犯罪的新態勢。以區塊鏈、元宇宙、虛擬貨幣等為噱頭的各種新型經濟犯罪行為不斷涌現,隱蔽性、利誘性增強,嚴重危害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洗錢類犯罪比重急劇上升,網絡“黑灰”產業鏈迅速擴充,為網絡犯罪“輸血供糧”。
與此同時,網絡數據安全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面臨嚴峻威脅。個人信息泄露已成為網絡犯罪鏈條的關鍵環節,數據安全漏洞帶來的信息泄露風險為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網絡服務平臺的審核監管仍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