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溫州市在工程車數量增長3倍多、行駛里程數增長4倍多的情況下,死亡人數下降57.1%,2020年實現零亡人,工程車行車秩序明顯好轉……”日前,在溫州市工程車交通智控中心,市公安局交管局相關負責人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
近年來,溫州市公安局交管局積極探索“企業主管、行業自律、政府監督”的工程車行業自律管理新模式。工程運輸車的管理由職能部門“單打獨斗”,到政府引導行業自律,再到數字賦能、智能管控,實現“人防、物防、技防到智防”的全面提升,“全區域、全維度、全時段”溫州市工程車交通智控中心應運而生,取得了“秩序改善、事故下降、亡人減少”的初步成效,形成了工程車管理的溫州模式。
今年4月初,溫州市工程車交通智控中心成立,自行研發并在全國首創智能化管控平臺,通過人、車、企等數據的采集、分析、研判、推送、賦分、排名、處罰、監管,形成一個全閉環的工程車數字智能化管理新模式。
針對工程車“多拉快跑”、路口不減速、亂變道等問題,該中心研發了智能限速設備,精準監控車輛速度、行進路線;智能化管控平臺可根據轄區路況,在不同路段對工程車進行遠程限速管控,一旦超速,平臺就會自動報警;對多次報警、危險系數高的車輛,平臺會自動對其進行遠程鎖車和低速限行管控。這一做法無疑是給“狂奔”的工程車裝上了“安全鎖”。4月以來,已遠程鎖車48輛,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駕駛員上崗前必須安裝‘云司機’APP,填寫身份資質、健康狀況等信息,中心自動比對、篩查,若存在違法犯罪記錄或身體不適等情況,取消準入資格;出車前必須在線掃碼接受案例警示教育,顯示綠碼才能出車;由工程車行業協會對未按規定參加學習、顯示紅碼的駕駛員進行停運懲戒。”溫州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長錢繼華介紹說。
智能化管控平臺通過“企業評分體系”“駕駛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每日、每周對企業和駕駛員進行評分。評分不達標的駕駛員,由協會組織進行停業整改和安全教育培訓,對連續不達標的駕駛員,納入平臺黑名單管理,禁止企業錄用。對于排名靠后的“重點監管、幫扶企業”的車輛,中心每10分鐘發送一次信息到主管部門所有人員手機微信,實行逢車必查、精準管理。
溫州市鴻利環衛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彭學平說,以前企業對駕駛員的監管缺乏抓手,半夜里最怕接到駕駛員的電話,因為每次接到電話都伴隨一起交通事故發生;現在有了監管平臺,只要一收到預警信息,就可以馬上打電話去提醒、警告駕駛員,“從而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
全方位的監管,讓交警管理在“人、車、企”環節無處不在。渣土車駕駛員李開元說:“這樣精細的數字監管,讓我在開車的時候,感覺有一名交警正坐在我的副駕駛座上,我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安全開車。”(藍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