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電商平臺搜索“寵物活體盲”,出現了烏龜、倉鼠、寄居蟹等盲盒商品。商家聲稱不接受規定品種、不接受退換與中差評,為消費者維權帶來困難。外來入侵品種巴西龜也被裝入盲盒公然出售。
網友評論
網友:胡鬧!
延伸閱讀
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的不僅僅是生態,還有糧食生產安全!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范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并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
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這次的數據較10年前增加了三成以上。”一位業內人士說。
外來物種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總體來看主要包括自然入侵、無意引進、有意引進三大類。其中,自然入侵是通過氣流、風、水流或昆蟲、鳥類傳帶,使植物種子、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
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董金皋表示:“紫莖澤蘭、微甘菊、美洲斑潛蠅,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都屬自然入侵我國。紫莖澤蘭到處瘋長,它的種子隨風飄,到處傳播,非常容易擴散。它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生長,不怕澇旱。”
無意引進。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學系教授陸永躍表示,無意引進可能是經常性發生的、比例最大的入侵途徑。一方面,在開展一些活動時,人類沒有意識到可能會攜帶和傳入外來物種;另一方面,過去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難以識別潛在的外來物種,從而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
陸永躍介紹,已記錄的外來入侵植物害蟲中,除了少數幾種是從邊境自然傳入的,其他均為無意引進。
有意引進。世界各國出于農業、林業和漁業發展的需要,往往會有意識地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微生物品種。董金皋表示,由于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物種改變了原有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
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在我國涉及面越來越廣。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濕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原標題:電商平臺仍在售寵物活體盲盒:入侵物種巴西龜被裝入盲盒銷售)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網 網友評論 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