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5日訊 (山東臺綜合廣播 吳寶鎮)近日,山東省能源局印發《支持沿黃25縣(市、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能源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通過政策先行先試、積累黃河之治成功經驗,以點帶面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用制度創新增強黃河流域綠色發展活力,奮力書寫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黃河答卷”。
加快建設綠色低碳能源基地
打造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基地。支持黃河下游沿海區域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和海上光伏基地。以省管海域為重點,聚焦渤中片區,加快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逐步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積極爭取國管海域開發海上風電支持政策。支持東營、濱州等市沿黃縣(市、區)以近海海域為重點,采用漁光互補、多能互補等模式,開發建設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項目,啟動多場景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
【資料圖】
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支持沿黃縣(市、區)充分利用鹽堿灘涂地,推進風電、光伏、儲能等一體化設計、建設和運營。加快推動納入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全力推進華潤財金紅光漁業800兆瓦光伏發電等項目。發展高比例儲能設施,建設大唐魯北等儲能示范項目。加快新能源電力輸出通道規劃建設,建設500千伏渤海站等輸變電工程。
打造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支持沿黃縣(市、區)加快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通過實施充填開采、黃河泥沙充填等方式,實現開采與治理同步。鼓勵采用漁光互補等融合發展模式,將新能源開發與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相結合,開工華能東明馬頭鎮、中科東明小井鎮等項目。到2025年,沿黃縣(市、區)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達到100%,實現光伏開發、特色種植養殖、生態環境修復一體化發展。
綠色能源助力鄉村振興
推動整縣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示范。推動鄆城、河口等14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縣建設,組織編制國家試點縣規劃建設方案,合理確定開發建設規模,選擇基礎條件好的黨政機關建筑、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農村居民屋頂,打造不同場景下的開發樣板。開辟項目接網工程“綠色通道”,支持整縣(市、區)規模化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打包備案,優先就地就近消納,鼓勵在消納困難的地區配置儲能設施。到2025年,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縣,建成并網200萬千瓦以上。
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示范鄉村建設。支持沿黃縣(市、區)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基礎建設條件,統籌推進鄉村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綜合開發利用,打造農村地區用電、取暖、炊事等一體化清潔用能新模式。加大清潔取暖建設力度,做好清潔取暖氣源供應保障工作。結合整縣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優化生物質能開發布局,有序發展市場化生物質熱電聯產,鼓勵現有農林生物質直燃電廠實施供熱改造。到2025年,沿黃縣(市、區)建成15個左右“標桿鄉鎮”、110個左右“標桿村”。
提高農村電網服務水平。支持沿黃縣(市、區)電網企業高標準推進黃河流域地區電網規劃建設,實現高、中、低壓電網協調發展和有序銜接,打造“電靚黃河兩岸”能源互聯網,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聚焦拓寬電能替代領域,著力加大“煤改電”配電網改造力度,提高群眾辦電滿意度。持續加大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力度,加快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滿足大規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需要。推動城鄉電網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到2025年,農村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均達到99.9%以上,戶均配變容量達到3千伏安左右。
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發展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支持沿黃縣(市、區)結合產業基礎和布局,聚焦風能、太陽能、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產業。依托渤中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吸引國內國際風電裝備龍頭企業落戶,重點引進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大型配套零部件制造、檢測運維龍頭企業。適應我省光伏大規模開發需要,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在濟南、淄博、濱州等市沿黃縣(市、區)發展高效太陽能組件、逆變器、背板等光伏發電裝備,做強做大光伏產業。針對儲能不同應用場景和需求,在淄博、濱州等市沿黃縣(市、區)發展鋰電材料、隔膜、電芯等儲能裝備。集中攻關具有產業化潛力的技術裝備,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創新,重點攻堅光伏電池片、逆變器、風電主軸承等領域關鍵技術,應用推廣構建全產業鏈。
大力發展新型儲能。支持沿黃縣(市、區)充分利用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項目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以共享儲能示范應用為重點,推動電網側儲能建設;鼓勵可再生能源項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儲能設施,積極推動電源側儲能建設。建立“新能源+儲能”激勵機制,推進新能源場站合理配置儲能設施,對于配套建設或租賃共享新型儲能設施的項目,優先并網消納。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投運儲能示范項目,規劃建設勝利油田多元儲能調節系統。支持構建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加強技術攻關,開展儲能關鍵技術研發;加快平臺建設,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支持鋁離子電池等技術優先在示范項目中應用,打造鋰電產業集群和新型儲能產業化基地。到2025年,新型儲能設施規模達到80萬千瓦。
大力發展氫能及產業。支持沿黃縣(市、區)培育氫能裝備制造品牌,建設科技創新、商務會展、應用示范基地,建設規模化制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部件產業基地。支持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推動氫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發展。支持以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勝利油田綠氫制供等項目為重點,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培育風光+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合理配套、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重點推進城市公交、物流、環衛等專用加氫站建設。支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協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到2025年,全省氫能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產業發展取得明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