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樂一響、燈光亮起,臺上一黃一紅兩頭雄獅威風亮相,雙眼放光,并隨著鼓點翻騰跳躍,不斷上演追珠、戲珠等絕技,激起臺下掌聲陣陣。前不久,沙埕線獅出現(xiàn)在第三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系列活動中,精彩絕倫的表演讓眾多駐華使節(jié)、國際友人都充分領略到這一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資料圖片)
表現(xiàn)力豐富 表演難度大
沙埕線獅起源于明嘉靖39年,民間又稱“抽獅”。最早是民間藝人用紙扎獅子,以家中椅子為架,牽動線索讓獅子左右上下跳躍為樂。經過長期演變發(fā)展,現(xiàn)在已單獅變?yōu)殡p獅,需十余人共同操縱表演。因雙獅表現(xiàn)力豐富,表演形態(tài)熱鬧喜慶、寓意美好,因此經常出現(xiàn)在各類節(jié)慶中,深受福鼎百姓喜愛。
“沙埕線獅與其他線獅最明顯的不同在于沙埕線獅的個頭更大,每頭獅子都長近2米、重逾30斤,且雙獅口腳靈動,毛皮皆活,動作花樣多,表演難度較大?!鄙驰翩?zhèn)衛(wèi)計體文化中心主任劉端富告訴記者,沙埕線獅能呈現(xiàn)出獅子從靜到動的整個變化形態(tài),可以生動刻畫獅子蹲臥、抓癢、跳躍、咆哮等動態(tài)特點,而且獅子會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不斷變換動作,還能含球、吐火。而正是因為沙埕線獅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因此不論是對線獅的制作,還是對表演者的技巧與耐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傳承傳統(tǒng)工藝 創(chuàng)新更賦活力
在沙埕鎮(zhèn)中心鎮(zhèn)區(qū),藏著一個不大的村莊,名為和平村。在這里,沙埕線獅的制作與表演技藝被時代傳承,是遠近聞名的“沙埕線獅之村”。劉端正就是其中一名具有代表性的沙埕線獅民間傳承人。
劉端正告訴記者,沙埕線獅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從竹編模型、布包外模、縫制獅身、獅毛、臉部上色到安裝鎖繩、燈眼,前后有六七道工序。其中關鍵之處,在于繩索安裝的位置。
“沙埕線獅每頭獅子需安裝8根繩索,分別是頭部1根、背部5根和獅身兩側各1根,每個點位都要精確,才能讓獅子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姿態(tài)?!眲⒍苏f。
在傳承傳統(tǒng)沙埕線獅制作工藝的同時,近年來劉端正還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讓線獅藝術得以更好地發(fā)揮?!耙郧蔼{毛用的是羊毛線,但是羊毛線比較重,且易吸水,如果碰到水,獅子就會變沉,不利于表演?,F(xiàn)在我用牦牛線來做獅毛,它重量輕,且不易吸水,能更好地保證表演效果。”劉端正說。
除了更新獅毛材質,近年來,劉端正還在燈眼工藝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吧驰艟€獅的燈眼以前主要依靠大號電池供電,但有時獅子動作幅度大,容易造成電池脫落、燈眼熄滅?,F(xiàn)在我是選用LED燈來制作燈眼,它不易脫落,而且續(xù)電能力更強?!眲⒍苏f。
得益于獅毛用料和燈眼工藝的創(chuàng)新,如今沙埕線獅的總體重量較從前減輕了10余斤,且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響,更有利于表演者動作的施展,使沙埕線獅更富有動感與力感。
積極“走出去” 謀劃“引進來”
沙埕線獅作為和平村的非遺“特產”,這里的村民,人人都會舞線獅。尤其每逢元宵等傳統(tǒng)節(jié)慶,和平村村民們便全村“總動員”,接力表演線獅,父子兵、兄弟團同臺演出更是稀松尋常。
近年來,隨著和平村沙埕線獅表演的名氣越來越響,村民們常常都能接到外出演出的邀約。從福鼎到北京,從年節(jié)演出到主題活動,沙埕線獅的腳步越走越遠。
在積極推動沙埕線獅“走出去”的同時,近年來,福鼎市沙埕鎮(zhèn)還在積極謀劃“引進來”項目?!吧驰艟€獅是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沙埕鎮(zhèn)重要的民間文化表演形式之一。接下來,我們想把沙埕線獅、沙埕鐵枝、跑旱船等民俗活動融合在一起,打造一個沙埕民俗活動綜合體驗館,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沙埕,體驗沙埕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從而進一步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眲⒍烁徽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