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排放管控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凝聚各部門合力,形成全省一盤棋,對高污染高排放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實現統一監管。
“十四五”期間,山東省對高污染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實施更加精準、科學、依法管控。在移動源污染中,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是主要組成部分,據測算,1臺機械的排放量相當于60輛國四標準的大貨車排放量。我省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有量居全國前列,國一及以下高排放老舊機械占比較高,個別領域存在監管薄弱環節,“冒黑煙”作業現象時有發生,帶來的污染和擾民問題尤為突出。
據省生態環境廳消息,《方案》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統籌推進“油品、機械、場地”系統治理,著力提升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監管水平,逐步削減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
《方案》明確了從機械用油品、機械日常監管、使用場地監管3個方面發力,一是探索建立流動供油機制,堅持疏堵結合原則,允許使用流動供油方式,由加油站向施工工地等區域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銷售車用柴油,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二是強化對機械日常監管。對新生產機械,開展銷售端編碼登記,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銷售行為;對在用機械,安裝實時定位監控裝置,建立多部門常態化聯合監督檢查機制;對老舊機械,推進報廢更新,對以新換舊給予補貼。三是強化場地監管。擴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范圍;建立進出場(廠)登記管理制度;試行在工程招投標文件中明確相關要求。
《方案》提出對老舊機械淘汰。淘汰對象主要為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或使用15年以上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此類機械已使用較長時間,機身老舊易損,日常修理維護費用較高,使用時冒黑煙情況較常見。率先選取個別城市開展試點,配套補貼資金,根據試點情況調整推進。
經相關部門反復研究,充分考慮群眾訴求,根據有關規定,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推出此項便民利民措施,即可以用流動加油車為非道路移動機械加油,但是,加油站、運油車、油品質量等必須嚴格符合相關要求。
政府部門配套資金,對在用燃油非道路移動機械安裝實時定位監控裝置,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通過依靠大數據平臺,當低排放階段機械進入“禁高排放區”作業時及時反饋提醒,真正實現科學、精準管控,在重污染天氣期間能最大程度發揮效力。此項工作前期已試點,且效果較好。
同時,山東將建立多部門常態化聯合監督檢查機制,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集中作業區域全覆蓋監管,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發現的冒黑煙、超標排放等少數機械,要求禁止使用,切實保障達標排放等合規機械主的合法權益,確保良幣驅逐劣幣。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