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1年義務教育領域“我為群眾辦實事”有關工作開展情況。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云鋒介紹,2021年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分別達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42萬個;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惠及826萬名中小學生,供學生選擇課程達到100門以上。
山東成全國唯一鄉村教育振興建設試點先行區
鄧云鋒在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啟動教育強鎮筑基行動,遴選確定了65個省級試點鄉鎮,覆蓋鄉鎮駐地中小學226所,省級財政安排9000萬元予以專項扶持。行動啟動以來,各級投入財政資金2.85億元,實施條件改善項目677個,實施教改項目222個、研發特色課程629項,組建教研團隊249個、開展教研活動649次,培訓教師1.7萬人次、補充交流優秀師資1226名。山東省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獲教育部支持的鄉村教育振興建設試點先行區。
在“強校擴優”行動中,通過組建教育聯盟、集團化辦學、區域間結對幫扶等,建立校際間、城鄉間、區域間的教育協作關系,促進黨建、管理、教研、課程、資源、師資、評價等一體改革、共享互通。目前,青島市共組建83個教育集團,輻射普通中小學271所;濰坊市城鄉學校結對316個,覆蓋被幫扶學校學生14萬人、教師2.3萬人;濟南市市中區組建20個基礎教育集團,學校覆蓋率達到了100%。
所有高中學校禁止跨市域招生
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山東實施科學幼小銜接行動,小學實行“零起點”教學。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一律實行免試入學,禁止通過考試、面試、面談等擅自附加任何條件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審批地范圍內招生,報名超過招生計劃的,通過電腦隨機派位錄取招生;所有高中學校禁止跨市域招生,堅決遏制跨區域、掐尖招生亂象,消除家長的入學焦慮。
在深化“五項管理”改革方面,統籌推進落實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改革。面向16萬義務教育家長調查結果顯示,全省“五項管理”成效達標率均在90%以上,認可學生學業減負成效的小學、初中家長比例分別達到97.87%、95.72%。
發布會上,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戴龍成介紹,針對每年義務教育招生期間,群眾都特別關注的為孩子報名的事情,爭取在明年秋季招生工作中,除特殊類型外,100%實現讓家長憑一個身份證號碼為子女辦理報名、“零證明”入學。
戴龍成表示,今年省教育廳統一組織各地建設和升級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平臺,已經實現了群眾為子女報名入學的“網上辦”“掌上辦”,其中70%以上的縣(市、區)已經實現了報名入學材料“零證明”。
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持“動態清零”
2021年,省教育廳組織各地編制完善了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制定年度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詳單。年內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分別達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42萬個,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持“動態清零”,幼兒園“入學難”問題基本化解。
省教育廳聯合省發改委等4部門出臺了《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規范(試行)》,推動課后服務提檔升級。截至目前,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實現了應開盡開、有需求的學生實現了應保盡保,惠及826萬名中小學生,部分學校課后服務充分挖掘自有師資、利用校外資源力量,供學生選擇課程達到100門以上。
關注貧困家庭兒童,將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學生、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特殊困難學生認定范圍,精準識別29萬余人予以重點資助。在關注孤困兒童方面,推動建成10所博愛學校,招收孤兒、困境家庭兒童等937名,予以集中食宿保障、個性化教育關愛。在關注殘疾兒童方面,聯合省委編辦等6部門出臺特殊教育部(班)、特殊教育幼兒園、特殊教育學前部(班)3個設置指導標準,為中小學、幼兒園和醫療、福利、康復等有關機構實施特殊教育提供政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