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如何獲取高學分成為不少學生關心的話題。近日,一則“涮著火鍋就把學分修了”的消息在四川各大高校中傳開,并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
在網上流傳的幾組照片中,十幾個同學戴著圍裙圍在烹飪老師身邊,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切豆腐,還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模有樣地做起菜來,最后還互相分享自己的美食成果。而這不是烹飪學校的課堂,而是西南交通大學的公修課。不少網友看后表示:這門課簡直就是吃貨們的福利!
5月29日,記者來到西南交通大學實地探訪,該校余洋洲老師向記者確認,今年開始,學校開設了飲食教育課程《食話食說》,同學們的確涮著火鍋就能修學分。“不僅火鍋,麻婆豆腐、紅燒肉、糖醋排骨這些菜都能修學分。”余洋洲老師介紹,目前這門公修課程很火爆,雖然已經停止選課,仍有不少學生前來詢問是否能加入進來或者旁聽。
課程配備10名老師
每周教學生1至2道經典菜肴
走進學校飲食服務中心,只見一個長方形的操作臺上,鍋碗瓢盆整齊地放在上面,油、鹽、醬、醋、料酒等常用調味品應有盡有。該飲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幾個月前還是一個食堂,考慮到這門課程的需要,飲食服務中心將食堂一部分隔斷,并重新裝修、購買嶄新的廚具,花了近40天時間完成了這個專業教學場地。
“我們的教室借鑒了專業教學布局,采用全電磁爐避免授課中的噪音源及熱源。”課程班主任余洋洲老師介紹,為了讓同學們體驗更舒服,爐灶設計為居家模式,便于同學們上手操作。與此同時,操作教室里還安裝了兩臺中央空調。
“我們在教務系統發布選這門公修課后,很多同學們都前來詢問、報名。”余洋洲說,由于這門課程最終定下來的時間是3月份,那個時候大部分同學已經選取了自己的公修課而錯過了選取機會,盡管如此,《食話食說》課程依然很受同學們青睞。“考慮到我們是第一次開課,最終我們選了15個學生。”
西南交通大學后勤與基建管理處黨委書記陳興蓮介紹,《食話食說》這門素質教育課程經過了充分的校內外調研,并總結長期以來服務育人工作經驗才正式決定開設。
為了讓這門課程更專業,特別配備了10名專業老師,由主教+班主任+助教的形式開課。“我們的主教是國家級烹飪大師,助教有8人,每節課有2位助教協助主教講課、指導學生實際操作1至2道經典菜肴。”記者了解到,這些助教都是學校食堂的經理或廚師長,他們大部分都有超過20年的烹飪經驗。
據了解,這門課程一共2個學分,共32個學時,每次4個學時。在8周的時間里,同學們不僅能學到川菜文化的理論知識,還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制作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魚香茄餅、回鍋肉等經典菜肴。
如何給學生的作品打分?對于這個大家關注的話題,余洋洲老師介紹,同學們的課程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20%、心得體會40%、作品展示40%。“在作品展示那里,由主教老師打分。”
作為主教老師,羅恒老師說,最后一堂課需要同學們展示自己的作品,他會根據菜品色、香、味、形綜合打分。“考慮到同學們都是初級學員,在考核上會適當放寬。”
麻婆豆腐做了三次才成功
做成功了最想給媽媽和女朋友吃
當天的飲食教學課程,同學們主要學習制作酸菜魚和魚香茄餅。來自大二材料科學與工程的賀鑫源,在上一周制作麻婆豆腐的過程中,因嘗試了三次才制作成功被身邊同學記住。提前這件事,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上周我第一次把豆瓣醬炒糊了,第二次水倒多了,第三次才勉強過關。”
這一次為了不讓故事重演,當老師在講酸菜魚制作要點的時候,他認真記下每個細節。“這次不能像上次那樣了,我還是有實力的。”賀鑫源介紹,他來自河南,平時在家只會做炒土豆。來四川后,對川菜很敢興趣,當得知能親自來體驗川菜制作流程時,他毫不猶豫地選了這門課。經過“麻婆豆腐”事件后,他表示希望能真正學會麻婆豆腐的做法,以后將學到的菜做給媽媽和女朋友品嘗。
與賀鑫源手足無措相比,大一的劉婉盈很從容。因為家在眉山,平時也喜歡做家常菜。當在教務系統看到有這門選修課后,就和室友就一起選了這門課程。“我最初只是想品嘗美食,來了之后發現這門課程很有意思,不僅能學到專業的知識,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
劉婉盈說,她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老師教的很多做菜細節與自己在家里的不一樣,“比如我在家弄了芡粉之后,沒有像老師這樣,每隔幾分鐘就去抓勻。”
這次在老師的指導下,劉婉盈和室友做起酸菜魚來,注意火候、用手在鍋上方感受油的溫度,她們每個細節盡量和老師靠攏。最后,她和室友成功完成了一道酸菜魚,還得到了羅恒老師的夸獎。
最后,兩人還在自己的作品前比心拍照,劉婉盈說,她已經將自己的作品拍照發朋友圈。她表示,她很期待接下來的每堂課,她最想學會糖醋排骨這道菜,“平時很少做這道菜,希望借這個機會跟著大師學起來。”
“一次比一次好!”羅恒老師說,同學們和上次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上次來的時候同學們對火候、調味掌握得不太好,這次發現同學們的領悟力很強,上節課講的同學們都還記得。
相關新聞
胖學生減重拿學分
近兩天,南京農業大學的“減肥課”引發大量關注。課程介紹顯示,該課程主要針對肥胖大學生開設,選課者需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體質指數BMI≧28,或者體脂百分數Fat%≧30,才能選修。
每學期一共18節課。課程老師稱,選修過該課程的同學平均減去5kg體重,減重最多的一位同學更是減去50多斤。他介紹,這門課要拿高分,并不是只看減肥重量,而是結合體脂率等多項指標,“靠不吃飯減肥肯定不行”。
上減肥課的學生在健身房揮汗如雨
減重7.13%才算合格
近日,一段拍攝于南京農業大學運動減脂課堂的視頻被大量轉發。視頻中,不少學生正“揮汗如雨”,在跑步機、劃船機等健身器材上認真鍛煉。字幕介紹稱,這門課的成績就看減脂效果,減掉體重的7.13%才算合格。不少網友評論:“這下好了,為了不掛科也會好好減肥了。”還有人紛紛留言,希望自己的學校也能開設類似課程。
24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到了這門課程的任課老師——南京農業大學體育部副教授周全富。周全富介紹,這門課程已開設3年。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課程的評分標準也屢經修改。
他介紹,滿分100分中,減脂效果得分占60%。這60分的主要評價標準就是看體重,“第一學期學生只要減掉原體重的3%就可以拿到滿分。后來發現減3%很容易,就逐漸提高到5%,直到現在的7.13%”。周全富告訴北青報記者,除了減重量,這學期的減脂效果分中還包括體脂肪含量效果10分、骨骼肌效果5分、體脂率效果5分,體重效果只占40分。他表示,此舉是為了防止有些同學不愿意運動,寄希望于通過節食減重,“不吃飯雖然也能減重,但骨骼肌含量相對也會減少,反而會扣分”。
12%的肥胖率促成“減肥課”
據周全富介紹,體育課總成績中的其他40分主要包括身體素質20分、平時成績10分、理論考試10分。正是這20分的身體素質分,讓他萌生了開設運動減脂課的念頭。
周全富說,2013年左右,自己在全校學生中做了次調查,發現肥胖率達到12%,其中一些還是嚴重肥胖。對于這些學生來說,肥胖不僅影響到自身健康狀況,也會導致其大學體育成績很難及格。他介紹,體育課是大一大二年級的必修課,一共4個學分。同學們可以自主選擇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體育課程,每學期獲得一個學分。但無論是什么項目,身體素質分都占總成績的45%,主要測試長跑、引體向上或仰臥起坐。“對于肥胖的同學來說,跑一千米很難跑及格,引體向上更是做不了幾個,所以還沒上課就覺得自己體育及不了格”。
考慮到這些同學,周全福在學校開設了運動減脂課,通過有氧耐力練習、輔助力量練習、飲食控制和營養干預等方法,幫助同學們減重。
體脂率超30%才可報名
效果顯而易見,周全福透露,課程設立3年以來,參與學生人均減重5kg。有些體重嚴重超標的學生會連續幾個學期選擇這一課程,減重最多的一位兩年時間減了52斤。
今年大二的胡永(化名)也曾經連續兩個學期選了運動減脂課。“減了36斤,大家都說瘦得挺明顯的。”胡永說,除了減肥后看起來更精神外,這門課帶給他最大的收獲就是身體素質變好了,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走幾步路都喘”。
遺憾的是,體重達標后,胡永就失去了選修這門課程的資格。
據南京農業大學體育部官方網站介紹,運動減脂課主要針對該校肥胖大學生開設,選課者需要符合體質指數BMI≧28(BMI=體重數/身高的平方),或者體脂百分數Fat%≧30。學生登錄網站選課后,需要到現場參加指標篩選。課程學習內容主要包括:運動減脂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方法、有氧耐力練習、輔助力量練習、飲食控制和營養干預方法以及外景課程。
周全富透露,現在這門課在學生中很受歡迎,有一些上過課的同學也想繼續鞏固,但只要體脂率達標,就無再上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