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一則“刮寶馬車后主動留紙條‘求賠償’”的事件引起柳州市民網友廣泛關注。部分市民網友認為這是一則炒作新聞,是有人故意為之;而有些市民網友則認為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標準,值得弘揚宣傳。
究竟是故意為之?還是踐行標準?
被刮蹭的寶馬車經協商,7月5日晚記者與秦先生一同來到黃先生家中討論賠償事宜。
面對記者的采訪秦先生略顯羞澀:“如果我一走了之,我過不了自己那關,設想自己停在外面的車無故多上幾條刮痕,卻沒個說法,那得多郁悶,多煩躁,說不定這負面的情緒還會影響到工作與生活。”
當時寶馬車車主把車停在金沙角小區門口據了解,黃先生的寶馬車只購買了“第三方責任險”,所以刮傷處并不能得到保險理賠,經過寶馬4S店評估,修理費用在1900元左右。
“經過幾次生意的失敗,我現在的經濟情況很糟糕,我還在努力改變現狀,所以能否讓我分三個月償還1900元的修理費?”雖然難以啟齒,但秦先生還是將困難說了出來,希望能爭取到黃先生的理解。
電動車車主刮蹭小車后留下了字條黃先生認為如果秦先生“肇事逃逸”將會對電動車后座的孩子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并表示不需要秦先生賠償損失。但秦先生卻不答應:“既然是我刮的,費用就應該由我來出,不能因為我如今生活條件并不富裕而改變做人的準則。”
“要不你來我公司上班吧,我特別喜歡像你一樣有責任心、講誠信的人,這樣你既能通過勞動來賠償我的損失,我們也能做個真心朋友。”黃先生給出建議。
就這樣,教科書上的情節,如今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字條如何塑造品德?秦先生給出這樣的答案:“大道理誰都會說,但不是誰都會做,我就是時刻提醒自己要把說與做緊密結合,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