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促進京津冀地區2021屆高校畢業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中國教育部會同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17日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辦“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京津冀專場線下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2.3萬個優質就業崗位。
據了解,作為教育部舉辦的“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的重要內容,本場京津冀專場招聘會,受到用人單位廣泛關注。報名參會的用人單位超過1100家,主辦方最終從中遴選出光子算數(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等156家用人單位參加線下招聘會。其中,國有企業、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占比近60%,民營企業占25%,其他企業占15%。156家企業集中提供一大批高質量崗位信息,覆蓋信息傳輸、交通運輸、文體、金融、教育、建筑、房地產等行業。
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招聘會采用分時段預約入場的方式控制人流密度。從上午9:00至下午15:00,來自京津冀地區的近2000名高校畢業生,按照提前的預約時間,分5個時段參會求職。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們,一方面瞄準與自己的專業對口的用人單位,一方面也愿意嘗試和挑戰與自己專業不相關的其他機構。
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2017級工程力學專業大四學生李瑩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她告訴記者,就業方向首先是自己的專業,所以著重看看工程方面的公司。
“疫情之后,一些線上的網絡化公司受到關注。我也考慮過從事一些線上的工作,例如教育方面,當個老師之類的,這也是我的一個追求目標。”李瑩說,如果就業不順利,那么繼續深造也不妨是另一種選擇,也會考慮再繼續攻讀研究生。
在北京市裕農優質農產品種植有限公司的招聘臺前,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與種業(園藝,果樹類)研究生鄭雨遞交了自己的簡歷,并與招聘人員交談了許久。
“我的專業就業面比較窄,只能找一些農業相關類的。就業機會不多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響,找工作更顯得有些艱難。”鄭雨告訴記者,如果是找不限專業的工作,多數是一些管理類的工作,恐怕競爭會更大,對自身的挑戰性也會更大。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的馬睿凡和李思呈專程來到中國農業大學,根據自己的專業,二人的目光均停留在電子信息類的用人單位。
“相對于去年疫情期間的全線上招聘會,今年還有不少線下招聘會。電子業是大發展方向,我們專業今后的發展面會更廣。”他們告訴記者,在就業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太多的擔心。
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總監宋祥云表示,除了就業崗位之外,公司還給大學生畢業前提供了各種實習崗位,三個月、六個月到一年的都有。
關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招聘比例,宋祥云說,如果是研發崗位的話,碩士生占比達到90%以上,銷售崗位及生產崗位等相對以本科學歷為主。
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孫楠介紹,這次一共帶來了10萬個崗位的需求。
“我們園區的一些互聯網教育企業和線上企業的招聘崗位并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反而增加了很多,大家的招聘壓力比較大。”孫楠表示,中關村軟件園除了幫助企業做招聘對接之外,也和高校進行了很好的對接,走進高校辦了一些就業指導培訓,輔導學生如何修改簡歷和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等。
據悉,京津冀專場線上招聘會于5月17至23日同步舉行,500余家用人單位發布招聘需求近7萬人。2021屆高校畢業生可通過“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進行線上求職。(記者 余湛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