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家庭日來臨之際,記者從市一中院召開的“聚焦家庭建設 聚力家事審判”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院近五年來審結各類家事案件4031件,收案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以離婚糾紛及繼承糾紛占比最為突出。對此,該院探索家事糾紛專業化、社會化、人性化解決方式,并在現場與市婦聯權益部、北京人民調解協會簽署合作協議,探索訴調對接婚姻家庭案件處理機制。
一中院副院長單國鈞說,該院把握新時代社會經濟形勢發展變化下家事案件的特點和規律,樹立家庭本位的家事審判理念,注重家事糾紛軟化處理,充分發揮婦聯、調解協會等群團機構、社會組織作用,五年來家事案件調撤率從27%上漲至35%,凸顯司法柔性與人文關懷。此外,該院先后探索推廣“云探望”“離婚證明書”等多項創新機制,依托家事案件多元化解中心全方位打造“家事云”模式,突出糾紛解決的親歷性、可視性、互通性,實現家事審判的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
在一起案件中,身為多家公司股東及法定代表人的男方起訴要求離婚,女方同意離婚,但主張包括房屋、股權、代持股份在內的多項財產分割,并提出因男方與第三者長期同居還生有多個子女,給她造成極大傷害,故要求男方支付損害賠償。對此,法院先行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等,繼續審理財產分割問題待查明后再行裁判,同時綜合全案證據認定男方對婚姻存在過錯,支持女方關于損害賠償的訴請。
團河法庭庭長張琳表示,法院先行判決離婚,可盡早減少婚姻對女性的持續傷害;同時認定過錯事實,有利于后續財產裁判照顧女方權益。另外,考慮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立法精神及立法目的,綜合全案證據,支持女方索賠主張,實現對婦女權益的雙重保護。
據統計,一中院審結的離婚案件中,四成以上當事人主張對方存在家庭暴力或婚外同居等。其中,女方持此主張的占60%以上。一中院強化法官職權干預職能,破解當事人在家暴虐待等方面的舉證困難,同時持續深入調研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農村外嫁女拆遷利益等問題,落實婦女權益司法保護。
會上,一中院團河法庭與市婦聯權益部、北京人民調解協會在現場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將互動聯通,健全調解工作溝通聯動機制,整合資源,形成家事糾紛調解合力,延伸職能,探索訴調對接婚姻家庭案件處理機制等,逐步形成資源共享、多元解紛、普法教育、培訓宣傳等綜合一體的合作模式。
一中院院長馬強表示,今后該院將繼續以家事審判改革為方向,以家事多元化解為依托,通過與婦聯、司法、社會保障等社會力量的共聚,進一步搭建多元參與機制建設的良好平臺,深化打造“家立方”家庭司法保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