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0日訊,央行20日舉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會上表示,總體看,金融數據領先于經濟數據,實際上反映出供需恢復不匹配的現狀。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新聞發布會重要內容如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行:我國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會上表示,總體看,金融數據領先于經濟數據,實際上反映出供需恢復不匹配的現狀。鄒瀾強調,對通縮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縮一般具有物價水平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的特征,經常伴隨經濟衰退。當前我國物價仍在溫和上漲,經濟運行持續好轉,與通縮有明顯區別。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央行:一季度房地產貸款增長呈上升態勢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在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這表明了今年一季度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是比較強的。從人民銀行的調查問卷看,今年一季度貸款總體需求指數是78.4%,比上季度高了18.9個百分點。從行業投向看,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房地產貸款增長呈上升態勢。
央行:預計2023年信貸投放以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將保持平穩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在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金融運行總體平穩,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從總量上看,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從結構看,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持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金融服務。從利率看,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貸款市場利率改革效能持續釋放。下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穩固對實體經濟的持續支持力度,預計2023年信貸投放以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將保持平穩。
央行:近期存款利率下調 主要是上次沒有調整的中小銀行補充下調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指出,近期部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主要是上次沒有調整的中小銀行補充下調。“企業居民投資在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和債券這些金融工具之間的這個分布,預計不會出現大的變化。”鄒瀾表示,在市場利率整體已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變化,綜合考慮自身的經營情況,靈活調整存款利率,不同的銀行的調整幅度、節奏和時機自然就會有所差異。這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環境下的正常現象。
央行回應結構性貨幣工具退出:已經發放的存量資金可以繼續使用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穩有序的,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銀行不在新發放資金,但已經發放的存量資金可以繼續使用。最長使用期限可以達到3~5年,即工具的機制設計本身就是緩退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