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吳新光
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私立學校——北街小學突然停辦(見河南焦作一學校突然停辦,當地教體局通報:正對學生逐個協調分流,24日所有學生正常就學)之后,近日,廣東惠州、深圳兩地又接連傳出三所民辦學校停辦的消息。長城新媒體記者采訪得知,事發地教育部門已介入處理,學生就近分流入學。一個月內,四所民辦學校停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近期多地民辦學校倒閉
近日,有家長在網絡平臺反映稱,廣東惠州仲愷高新區陽光實驗學校倒閉了。
學生家長張先生證實了學校倒閉的消息。3年前,張先生的孩子轉到陽光實驗學校上學,現在讀五年級。這學期開學,他剛剛給孩子交了1萬多元的學費。“學校前段時間還在收校服錢,結果突然倒閉了。”張先生對記者說。
新學期開學還不到兩個月,收了學生數千元至上萬元的學費和伙食費等,卻突然說孩子不能上學了,家長們非常氣憤,心急如焚。
關于陽光實驗學校倒閉的原因,有網友透露,該校擬定規模為27個班,包括小學18個班、初中9個班,而現在小學初中9個年級只有500多名學生,顯然,這些學生的學費難以維持學校運營。
據陽光實驗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該校是惠源教育集團在仲愷高新區開辦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系一所民辦學校。
無獨有偶,深圳龍崗區的兩所民辦學校近期也相繼宣布停辦。涉事的培新學校和良安田小學聲稱,將在本學期結束后不再辦學。
公開資料顯示,培新學校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鵝公嶺居委會旁,于2002年經龍崗區教育局審批,是九年制民辦學校,2010年被評為深圳市一級學校;良安田小學位于平湖街道良安田社區丹平路旁,成立于2006年01月12日,為區一級民辦學校,建有小學和幼兒園。
教育部門積極介入處理
3月27日下午,廣東惠州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宣教文衛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接受長城新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陽光實驗學校經營不善、運營困難,近一兩周已經無法維持學校正常運轉。教育部門積極介入處理,主動與校方、家長開展對接,收集訴求,回應學生家長關切,啟動學生分流工作,全校400多名學生已經全部按照就近原則安排到仲愷高新區內公辦學校就讀,學生家長對分流安排普遍滿意。
有陽光實驗學校學生家長稱:學校是給學生安排了,但是這學期交的學費、午托費、午餐費沒有退給家長。那么,學生家長有沒有可能拿回這些錢呢?這名工作人員說,仲愷高新區教育、勞動保障等部門聯動,有關人員已組成勞動仲裁小組,將積極幫助學生家長依法維權。
3月27日下午,長城新媒體記者撥通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電話,詢問培新學校和良安田小學的分流安排。該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區教育局公布了一個學生分流方案,這兩所學校已通過家長群告知了每一名學生家長。
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平湖街道教育辦公室發布的分流公告。網絡圖片
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平湖街道教育辦公室發布的分流公告顯示,良安田小學因實施舊改項目、培新學校因配合城市更新項目,均將于2023年8月25日終止辦學。公告稱,對學生將采取三種分流方式:一是自主分流,學生自主選擇回戶籍所在地就讀或去平湖街道外的學校就讀;二是引導分流,學生自主選擇到平湖有空余學位的民辦學校就讀;三是統籌分流,針對無法自主聯系到就讀學校的學生,由學校統一上報名單,平湖街道教育辦公室將統籌分流該部分學生到有學位的民辦學校就讀。
相比河南武陟縣北街小學的突然停辦,深圳兩所民辦學校,給了家長一定的緩沖機會。這兩所學校學生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因此,這兩所學校的家長更關心的是分流問題。
龍崗區教育局回應稱,對于提出需要政府部門統籌分流的學生,將在平湖街道內的民辦學校進行分流,確保都有學上。經調查摸底,目前在平湖街道區域內的民辦學校可滿足兩所停辦學校所有學生的統籌分流需求。
深圳兩所民辦學校的部分家長認為,雖然當地教育局給了學生分流方案,承諾人人有書讀,實際離家近的學校學位很少,都是偏遠學校,部分學校還沒有校車,家長們感到比較焦慮。
民辦學校倒閉或成常態?
多所民辦學校接連停辦、倒閉,這是偶發事件?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許多網友表示,民辦學校倒閉、關停,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因經營不善,出現資金鏈斷裂,老師發不了工資,只能選擇倒閉;有的是因生源減少,辦學收入減少難以繼續辦學;還有的則因缺乏特色,在規范民辦義務教育背景下,失去生存空間。不僅僅是近期爆出來的四所民辦學校,正常來說,其他民辦學校可能也有日子不好過的,學生數量多的可能會好一點,學生少的基本很難再維持下去。
深圳市良安田小學家長在等待孩子放學。網絡圖片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8.67萬所,比上年減少4820所。
網友“東東學說”分析,隨著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生源會越來越少,人口流失大的地方,部分公辦學校估計都難以招滿,合并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民辦學校是自負盈虧,學費是學校主要收入,一旦生源減少,就難以生存,倒閉或許不可避免。3月份四所民辦學校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估計只是多米諾骨牌的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民辦學校出現財務困難。
網友“教而育之”說,控制招生規模、政府部門出臺收費指導價等政策限制了民辦中小學校的發展。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普惠性。部分民辦學校把辦教育當成生意,不符合義務教育的特點,國家收緊政策,也是現實需要。隨著新生人口不斷減少,加上國家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緊縮政策,民辦學校關停潮可能會加速。
“如今,一些私立學校說倒閉就倒閉,受害的還是學生及家長。學校倒閉的事情并非小事,學校一旦倒閉,將直接對學生造成影響。”網友“教育小匠”認為,對于許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適應了在原學校就讀的環境,因為學校倒閉,他們不得不去其他學校就讀,要適應新的環境,中途轉學對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十條規定,舉辦民辦學校,應當按時、足額履行出資義務。民辦學校存續期間,舉辦者不得抽逃出資,不得挪用辦學經費。
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人民政府委托民辦學校承擔義務教育任務,應當按照委托協議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
為此,熊丙奇建議,應該完善應對機制,以保障每個適齡學生的求學權利。對于陷入辦學危機的民辦學校,地方政府部門不能袖手旁觀。對于無法通過救助擺脫困境的民辦學校,政府部門要妥善做好學生的分流、安置,在分流、安置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學生家長意見,堅持做到讓這些學生就近入學。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ccxmtx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