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備受關注的考研成績要揭曉了。
【資料圖】
日前,各地陸續公布了2023考研初試查分時間表。多數地方從2月21日開始就能夠查分了。
而每到這個時段,關于“到底哪個地方考研最卷”的話題,就會引發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事。
01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達474萬,比2022年的457萬,足足高了17萬。
雖然增幅較前幾年有明顯下滑,但也再次創造了考研報名人數的新高。
可以對比的是,2017年,全國研究生報考人數才首破200萬,短短五六年時間,就翻了2倍多。
足見報名人數的上漲之快。這也與近幾年社會氛圍的變化,構成了明顯呼應。
這里面,幾個考研大省的表現依然相當穩定。
比如,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山東,達到44.1萬人。也就是說,差不多十個考生里,有一個來自山東,比第二名河南(39.1萬)也整整高出了5萬人。
而在過去幾年,山東研究生考試的報名人數,也一直高居全國第一。
除了山東、河南,超過20萬的省份還有江蘇(31萬)、四川(28.5萬)、廣東(27.4萬)、安徽(23.2萬)。
這些省份,應該都可以說是妥妥的考研大省。它們的總量就超過200萬。
當然,這些省份都是人口大省,人口基礎在那,考研報名人數位居前列,很難說讓人意外。
02
不過,作為人口第二大省的山東,其在考研上的突出表現,還是格外引人關注。
可以對比的是,常住人口比山東多了2000多萬的廣東,其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卻比山東低了接近14萬。
有人或許會說,這是不是因為山東高校數量多,所以,考研時更有優勢?但就數據看,這個因素似乎并不明顯。
比如,有統計顯示,在高校數量排名上,山東位居江蘇、廣東、河南之后,只能排名第四。
當然,在本科高校數量方面,山東僅次于江蘇,位居第二。
因此也可以說,山東的考研報名人數多,確實不能拋開常住人口數量多,以及高校多這兩大基本盤。但是,要完整解釋山東考生對于研究生考試的巨大熱情,僅僅是這些顯然還不夠。
事實上,關于山東的“考研熱”,網上流傳著諸多的段子。如有段子稱,“山東不孝有三:一不考研二不考公三不考教師!”
考研名師家張雪峰還有過一個著名的說法:和考研有關的牛逼事都是山東干的。
比如,“6大考研神校”,除了河南的信陽師范學院,其中5個都在山東:曲阜師范大學、聊城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煙臺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據說,這些學校的考研率均在70%以上。尤其是曲阜師范大學,更是被指考研率基本都在90%以上,被稱為“中國考研大學”。
03
這一現象的形成,觀念方面的因素應該不可忽視。
首先,作為孔孟之鄉,山東對教育、教化的重視,應該是有歷史文化基礎支撐的。而考研,作為一種“升學”方式,自然在日常的觀念中會被更加推崇。
其次,在經濟強省中,相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這樣的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山東的經濟結構中,國企的分量和影響力明顯相對較大。
比如,2021年的工業企業構成中,山東的國有控股企業營收占比均明顯高出廣東、江蘇、浙江這三大經濟強省。
大家都知道,相比民企,國企的崗位競爭更激烈。在招聘上,對于學歷的要求也更高。所以,也自然會倒逼更多人去“刷”學歷。
而山東是公務員考試氛圍最為濃郁的地方,同樣有這個因素在其中。通俗說,在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畢業生的選擇可能會更多元化,比如創業,比如,進“大廠”。
而在山東,更多畢業生潛移默化中的首選,可能就是為了追求“編制”。如此一來,便自然加劇了學歷的競爭。
此外,山東的頂級高等教育資源,在全國來看并非特別突出,這與它的經濟地位及人口規模形成了一定反差,于是,很多在一般高校中的學生,可能也會更有動力去追求通過考研來實現“逆襲”。
應該說,同樣作為高等教育洼地的河南,考研人數也排名相對靠前,或同樣有這一方面的因素。
還有一個比較容易忽視的地方在于,正因為長期以來是人口大省,孩子們可能從小就感受到教育競爭的激烈,如山東、河南也被稱為高考地獄級省份,這樣一來,更多學生或也習慣了在考試上的競爭——從考編制,到考研,可能有著觀念、文化上的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