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一帆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劉揚】美空軍機動后勤司令部司令邁克·米尼漢上將日前臆測美國將于2025年與中國開戰的言論,引發輿論關注。這名叫囂“與中國開戰”的美軍高級將領是什么背景?他所領導的美國空軍機動后勤司令部負責哪些領域?這些問題的答案能為看清米尼漢煽動開戰論調的意圖提供線索。
負責美全球力量投送
美空軍上將邁克·米尼漢的言論將他所在的美空軍機動后勤司令部推上風口浪尖。機動后勤司令部作為美空軍的九大一級司令部,盡管并不屬于作戰性司令部(如空中作戰司令部、全球打擊司令部等),而是屬于支援性司令部,但該司令部的重要性卻非常突出。
(相關資料圖)
簡單而言,機動后勤司令部掌管的機型主要有兩種:運輸機和加油機。從職能上來看,該司令部具有四大職能:一是空中輸送,該司令部具備在數小時內將美軍部隊部署至全球任何地方的能力,并負責美總統和政府高層的運送任務,“空軍一號”“空軍二號”等均歸該司令部指揮;二是空中加油,這是美空軍實現“全球到達”戰略的支柱;三是航空醫療后送,將戰場上的受傷人員快速向后方輸送救護,降低戰場傷亡;四是人道主義和災難救援,是美國對外輸出“軟實力”的重要工具。
可以說,快速的全球機動能力是美國執行對外戰略的核心能力,缺乏力量投送能力就意味著失去常規威懾力。因此,機動后勤司令部盡管是美空軍的支援性司令部,卻是將作戰與后勤緊密銜接起來的“紐帶和工具”。該司令部目前擁有現役人員5萬人、軍機近500架,總部位于伊利諾伊州斯科特空軍基地。C-17“環球霸王III”、C-5“銀河”、C-130“大力神”等運輸機以及KC-135、KC-10和KC-46等型號加油機均為機動后勤司令部指揮的重要軍事資產。無論是美軍近20年發動的戰爭和沖突,還是美軍主導的各類大型演訓活動,總有上述機型參加。
推進“敏捷戰斗部署”概念
根據公開資料,此次大放厥詞的美空軍上將米尼漢并非軍校出身,1989年,他從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畢業并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后,加入該校預備役軍官訓練團學習飛行。1990年他進入空軍現役,成為C-130“大力神”運輸機飛行員。米尼漢于2021年7月出任機動后勤司令部司令并晉升上將軍銜。而此前10年,他一直在美軍印太司令部服役,曾經擔任印太司令部參謀長,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擔任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搭檔的司令是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2021年3月,戴維森在出席美國會聽證會時公開宣稱,他預測臺海沖突的爆發時間是2027年。米尼漢比戴維森的預測更加激進。
從美媒體曝光的內容看,米尼漢簽發的這份備忘錄實際上是向機動后勤司令部下轄的聯隊指揮官們發布的一份內部指示,其主旨就是要求所屬部隊針對可能的臺海沖突提升思想上的緊迫感和戰備訓練的針對性。米尼漢在備忘錄開篇就聲稱,“希望我是錯的。但直覺告訴我,2025年將發生戰斗”。
一位不具名中國軍事專家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就米尼漢對下屬部隊所做指示而言,非常具體且對華指向明確。比如,他要求所屬聯隊指揮官必須在2月28日之前,向其本人匯報2022年度本單位在“迎戰”中國方面所采取的戰備措施、效果以及2023年的工作設想。他對美空軍正在發展和運用的“敏捷戰斗部署”作戰概念非常重視。該概念核心是要求部署在大型空軍基地的機群,在戰時能夠向美國及盟友的軍用或民用機場迅速轉場機動,以規避對手中遠程火力的集中突擊,同時依托大型基地和大量“睡蓮”基地,既可從多個基地起飛后組成大編隊,從正面與對手直接較量,又能以小編隊多方向、多批次發動偷襲,實現機動靈活的打擊模式。“敏捷戰斗部署”概念是美空軍專門針對與中國軍事對抗開發的新型作戰概念。米尼漢要求機動后勤司令部人員持續推進“敏捷戰斗部署”概念在機動后勤領域的研發適用。
他宣稱:“如果你正在開發的戰術、技術和程序提高了機動后勤司令部在第一島鏈內作戰和獲勝的能力,請繼續。”同時,他還要求所屬部隊開展嚴格的訓練和戰備活動,“如果你滿足于現有的訓練方法,說明你沒有承擔足夠的風險”。米尼漢在備忘錄中還提及使用KC-135空中加油機發射約100架商用無人機的技戰術設想。
米尼漢在備忘錄中揚言,他所尋求的“終極狀態”是“一支訓練有素、整裝待發、綜合而又靈活的機動部隊,隨時準備在第一島鏈內作戰并取得勝利”。這份備忘錄將是接下來8個月的第一份備忘錄,他聲稱,將持續作出指示確保“提升我們自己和聯合部隊的戰備水平、整合效果和敏捷能力,以威懾并在必要時擊敗中國”。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欄目的評論認為,米尼漢在這份備忘錄中的措辭咄咄逼人,尤其是關于兩年內與中國發生軍事沖突的說法,可能更多的是試圖向機動后勤司令部人員傳達一種緊迫感,即盡可能快地在關鍵領域進行改進,而并非實際的威脅預測。然而,無論如何,在美軍中米尼漢的論調并非唯一,一些美軍將領煽動美軍必須做好與中國發生戰爭的戰備工作,并認為這樣的沖突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宣揚戰爭論調有兩大目的
上述軍事專家認為,米尼漢在備忘錄中強調以中國為“靶標”推動美軍戰備建設的做法,一方面,是為了搶奪資源。“戰區”欄目一針見血地指出,美空軍機動后勤司令部擁有的機型和平臺,大部分都是老舊機型,美軍高層不斷公開表達對現有空中加油能力和空運能力可能接近臨界點的擔憂。米尼漢希望借此制造緊張感,推動下一代運輸機和加油機的采購。另一方面,米尼漢的言論符合美政府將中國定位為“步步緊逼威脅”的戰略定位,顯示自己的“政治正確”。
專家分析認為,米尼漢的涉華言論僅反映了美軍事圍堵中國的“一小步”。自從美國新版《國防戰略報告》出臺后,美聯合盟友伙伴軍事遏華制華的步伐呈加速態勢。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大幅提升“太平洋威懾倡議”預算幅度、新型B-21戰略轟炸機亮相、積極推動在菲律賓擴大軍事基地使用權、駐沖繩美海軍陸戰隊改組建設“瀕海作戰團”提升反艦作戰能力、在關島部署從沖繩移防的海軍陸戰隊以及美國與日澳甚至歐洲國家加速勾連等,都將對東亞地區和臺海局勢穩定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