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整疫情政策,特別是1月8日起將放寬出入境限制,瞬間點燃了不少人“放飛”的熱情。不過,中國“解封”之后,外界的反應不一。熱情歡迎的不少,潑冷水的確實也有。近日,美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國對近期有中國旅居史的旅客額外增加了入境時核酸陰性證明等要求,一些外國使館簽證服務也不愿照常辦理。
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2月27日宣布所謂“限飛令”。
日本“限飛令”影響6萬香港旅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外界注意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改以往做法,不但要求7日內有中國旅居史的旅客接受“落地檢”,如果結果陽性原則上要隔離7天,還在12月27日宣布所謂“限飛令”:從中國抵達的航班12月30日起只能在羽田機場等四個機場降落。
日本政府倉促出臺“限飛令”造成香港往返日本的航班大亂,有些航班則突然取消。一些正在北海道游玩的香港家庭,回港的飛機突然就沒了著落。據估計,有6萬香港旅客受到相關政策影響。
從公共衛生角度看,一些國家出于防疫的需要加強檢疫也無可厚非。但是,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說,目前防疫措施的底線應該是“不影響人員的正常往來”。日本政府的“限飛令”,盡管也有著一些防疫上的考量,但究其根本,真的能站得住腳嗎?
日本“限飛令”為何站不住腳?
針對此事,香港特區政府也在12月28日和29日連續發布新聞公報表示,正從多方面積極跟進事件,并已致信日本當局,聯系日本駐港總領事館表達強烈關注,嚴正要求日本當局撤回有關決定,糾正錯誤。
考慮到岸田文雄此前的態度,日本出臺“限飛令”顯得有些“言行不一”。上個月中日領導人曼谷會晤時,岸田曾主動表示,希望中國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然而,當中國調整防疫政策之后,日本政府卻出爾反爾、重重設卡。值得注意的一個背景是,日本正計劃不久后下調新冠級別至5類,與流感同級。既然日本國內已經準備松綁,又為何突然要出臺本次“限飛令”?日本政府恐怕很難自圓其說。
既然站不住腳,又為何非要執意出臺這一政策?不少分析指出,一方面日本國內防疫不力,日本當地正暴發第八波疫情,導致岸田面臨執政危機,另一方面,這不免有疫情“政治化”成分。
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強烈反對意見和不斷的交涉下,自知理虧的岸田政府在發布“限飛令”3天后,也就是12月30日,表示作出讓步:容許由港澳兩地出發的直航航班,在確定乘客在過去七天內沒有到過中國內地,就可在北海道札幌新千歲、九州福岡和沖繩那霸三個機場降落。
雖然事件峰回路轉,香港特區政府初戰告捷,但特區政府并沒有就此止步,認為新措施仍然不合理。有業界人士估計,最少仍有三成人受影響,包括更改行程或變換航班,還有多家航空公司被迫減少航班,會對剛剛復蘇香港旅游業造成打擊。因此,特區政府再向日本當局要求取消限制。同時,特區政府還敦促香港的航空公司向受影響的乘客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協助,妥善安排他們從日本返港。
香港初戰告捷 日本無法逆潮流而動
在這場仍在進行的“拉鋸戰”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態度。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日前接受電臺節目訪問時說,特區政府對日本政府的安排感到非常失望,質疑這是單方面的安排,而且十分倉促。林世雄表示,正在要求日方撤回有關限制,或盡量縮小影響范圍,感到日方反應正面,有進一步消息會盡快對外公布。
這位具體負責和日方溝通的局長特意強調說,日本當局僅表示是基于防疫考慮作出相關決定,沒有作出進一步解釋。他不揣測日方的原因,也不評論其他地區的防疫措施,但全球正逐步復常,希望航空交通也逐步復常。
這樣的對外表態顯示了特區政府理性務實的風格——對日方不揣測,也不評論,但要求很明確,就是日方需“撤回有關限制”。而且,特區政府指出了問題的實質:全球都在走向開放常態,沒有理由限制航空交通。理性務實的關鍵更在于,為了切實維護香港民眾的利益,特區政府反復交涉,反復協調,不過分渲染分歧,而是更關注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岸田政府轉彎了,當然不僅是因為香港的應對舉措,更是因為世界多國都在歡迎中國游客,像日本這樣“不合時宜”的國家畢竟是少數。另外,不合理的“限飛令”招來日本國內強烈反對聲,特別是琉球等地的旅游業者,因為中國游客貢獻了日本旅游業至少三成的份額。
走出“受害者”劇情 理性務實第一位
西方確實有些勢力,處處想挑中國的刺,在疫情問題上更是一貫以雙重標準對待中國,但他們并不是事事都能得逞,他們不代表全部人,更不可能忽悠所有人。因此,對待外部的挑釁,中國人需要謹記時刻保持理性,走出“受害者”劇情。
什么叫理性?例如,我們需要意識到,一些國家加強防疫措施并非刻意“歧視”中國人,而是要求從中國出發的各國籍人士接受相關安排。因此,大家防的是病毒跨國境快速傳播,我們不必一律解讀為“針對中國”。而且,對于陽性旅客的酒店隔離費用,日本政府也是自掏腰包,一律由日本國費承擔。更何況,這些肯定是短期防疫政策,不久之后得到解除一定是大勢所趨。
大家平時生活中可能也有類似的經驗。面對不公,人們情緒往往容易走極端,動輒“打嘴炮”指責對方,也許嘴巴一時“過了癮”,但實際問題仍然沒解決。在這次交鋒中,香港特區政府行事的大前提是不將防疫問題政治化,其理性務實的態度值得借鑒,外交斗爭更需要理性。
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魚或半人半鳥的海妖。
XBB.1.5在美國迅速蔓延 日本防不防?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美媒報道,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奧密克戎新變種XBB.1.5在美國迅速蔓延,目前,40%的新冠確診病例感染了這種新變種,高于前一個星期的20%。在東北地區,約75%的確診病例感染了XBB.1.5。科學家們表示,由于具有較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經迅速取代BQ.1.1和BQ.1,成為美國的頭號流行毒株。
真想問一問岸田政府,對于美國XBB.1.5新毒株,日本將如何防范?實際上,日本政府對外政策一直是“兩副嘴臉”。當初美國疫情達到最高峰的時候,日本也并沒有對美國旅客施加任何限制。如今,岸田政府的態度也可想而知,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盡管一些國家還在單方面施加限制措施,但需要強調的是,全球受困于疫情已達近三年,各國也正在形成更大的共識:解除不必要的障礙,方便人員安全往來,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才是正道。即使奧密克戎出現新的毒株或變種,相信也無法逆轉開放的大方向大潮流。
而對于普通人而言,目前出國旅行仍然存在一些未知數,從行程安排、開支預算、旅游保險等方面,都須多加留神,否則容易出現棘手的問題。
新的一年來了,相信我們距離“說走就走”的旅行已經不遠了。
作者 | 萬霞,深圳衛視直新聞《慢點·觀察》高級主筆
編輯丨陳淼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