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心疼表妹艱難考研的新聞妹。
就在上個周末,一年一度的全國考研結束了,妹子記得老家的小表妹也是今年二戰,昨天跟家里打電話時就順口問了下情況。
沒想到老媽壓低了聲音,說表妹剛好在生理期“陽了”,高燒不退遭不住,只好棄考。
【資料圖】
一時間我都說不出什么安慰的話,畢竟每年都號稱是史上最難的一屆考研,但確實沒有哪一年像2022年這般,考生們經歷著新冠、隔離、封校、異地借考等等意外。
把考研變成了一次耐力和運氣的比拼。
據統計,23屆考研本有474萬考生。
但由于今年的特殊情況,最后走進考場、全程考完的,遠少于這個數據。
各省市公布的考研人數,顯然也沒有一開始機構預測的多。
其中只有西藏標注了“應考人數”與“實考人數”,首場考試的棄考率達到了35%。
辛苦備戰那么久,卻因為不可控的原因選擇放棄,我都替他們感到可惜。
但看到這群年輕的考研人展現出來的真實片段,妹子又真的感到心疼。
有妹妹在考試前一天高燒到40度。
去醫院打針,哭著問護士能不能打左手,因為明天還要寫很多很多的字。人都燒暈了,病床邊還放著一本考研政治習題。
來勢洶洶的病毒幾乎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各地政策的變化更是讓人措手不及。
有人早就訂好的酒店,在方艙停用之后被征作他用。
有人獨自在外異地借考,輾轉好幾個酒店,12月剛被隔離過,出來又開始發燒。
考前發燒是真的難頂。
按照研友們往年的經驗,考前半個月左右,肖秀榮會出一套政治的終極預測。
這時考生們就需要集中沖刺,靠臨時記憶上考場。
但今年不同,很多考生在這段時間里中招,身體格外疲憊不說,習題答案完全灌不進腦子里,只剩“復習不完了”五個大字。
有的或許咬咬牙還能磕,有的卻燒到無法進食,最終突破心理障礙,決定“保命要緊,先走一步”。
沒有人會怪他們的選擇,這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對考研和人生的重新思考。
正如考研數學的張宇所言,要在保證身體狀況的前提下考試,要自己心疼自己。
如果有余力參加考試,當然好。
但從各位參與者的反饋來看,萬般辛苦,不忍卒讀。
有人發著高燒,耳鳴眩暈,虛脫無力;
有人渾身疼痛、冷到手抖,一年的字白練,寫了什么全靠潛意識;
要是運氣再差點,分到門口的座位,冷風陣陣,那真是渡劫一樣的感受。
而最容易影響考生的,估計是咳嗽。
在特殊考場,陽性考生們咳生咳死,差點喘不過氣來;
在陰性考場,身體無恙的考生們也難免被不停的咳嗽聲打斷思緒。
就算人轉陰了,后續頻繁擤鼻涕都能把人的腦子擤暈。
最無辜的莫過于原本陰性的考生,為了考研可謂是孤注一擲。
把自己包裹得再嚴實,也經不住跟剛陽康或在潛伏期的考生同場兩天。
很多人一出考場就知道,得,趕上了。
好在這兩天,妹子并沒有看到有考生在考場遭遇不測的新聞。
據說每個考場都有醫護和120坐鎮,對他們來說,虛驚一場就是最好的消息。
說到監考老師,他們也不容易。
一方面,身體上被桎梏,一天都得縮在防護服里,行動不便。
另一方面,看到孩子們在逆境中艱難前進,心理上很難不emo。
更嚴重的是身體心理雙重受擊,陽了還得上場監考。
老師們在講臺上揪心守著。
考生們在座位上各自歷劫。
偏偏考題還不肯輕易放過大家,據肖秀榮教授分析,今年的政治選擇題是近幾年最難。
一位監考老師回憶,有個男生進場后太難受,舉手問什么時候能交卷,得知要兩個半小時后,乖乖地繼續作答,時間一到立馬交卷。
老師收到答題卡一看,只涂了選擇題,其他都是空的,草稿紙上卻零碎寫了些東西。
開篇第一句,是被病毒和難題折磨出的魯迅文風:今年考研大概是失利了……
前面說了,2022年的考研是一次耐力和運氣的比拼。
如果能全程參加兩天的考試,無論最后上岸與否,都有“值得寫進簡歷里”的特殊意義。
妹子之前聽過一句話: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取經的那條路。
倒不是讓你感謝苦難、歌頌苦難,而是希望你能從苦難中吸取到重新出發的能量,從而在前方以勝利者的姿勢回頭蔑視苦難。
事已至此,不管之前多么努力地嘗試,之后又花多少時間擔憂,總有些事無法改變。
那就請慷慨地接受它們,再繼續前行。
“只有繼續從容向前,才不會辜負那些在漫漫長夜中依舊熠熠生輝的舊時光。”
新聞來源
《2022,當考研遇上奧密克戎》新京報
《女生高燒40度怕影響考研打左手針 病床柜子上還放著政治習題》沸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