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1“死亡1441人,直接財產損失55億元人民幣”。在“11.9全國消防日”前一周,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專家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火災事故所造成的嚴重后果。 2從統計數據來看,電氣火災發生頻率最高,夜間成災率特別高,冬季火災發生次數比夏季更多,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冬季尤其需要注意靜電和家庭電動車充電問題。 3家庭火災多發于廚房,如果無法控制火情,就要快速逃生和報警,逃生時不要乘電梯;打“119”時主要說清起火地點、燃燒物質和人員被困情況。應急管理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共接報火災63.68萬起,死亡1441人,受傷1640人,直接財產損失55億元。火災究竟怎么防?起火后怎么逃?被燒了怎么治?11月是消防安全宣傳月,全國也逐漸進入冬季火災多發期,騰訊新聞《鵝滴醫生》對話五位醫學、消防專家,解答如何真正降低火災對我們的傷害。
一、冬季風險大,高層不好跑,家庭火災怎么防?
(相關資料圖)
1.電氣事故是重災區,入睡后火災更易肆虐
問: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數據,這兩年發生的火災中占比最高的都是電氣火災。電氣火災的發生頻率為什么會這么高?
譚波(中國礦業大學火災與消防工程研究所教授):電氣火災有很多起火原因。有的是電氣本身的原因,有的是因為生活用火不慎,還有一些是因為吸煙、自燃或者遺留火種,另外還有生產作業等其他原因。
電氣火災不只是今年發生次數比較靠前,其實在以前,電氣也是主要引火原因。當然,早些年因為用火不慎而導致火災的事故也是比較多的。
國家應急管理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電氣火災發生了19.81萬起,占全部火災的31.1%,占比最高。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用電量持續上升,由此帶來的安全風險持續上升。
電氣火災里包含很多問題。比如,線路短路、充電、設備老化等都會造成電氣火災,還有一些生產作業場所用電也會造成電氣火災。
問:這個統計圖顯示,夜晚的起火次數下降,但成災率極高,這對我們的生活防火有什么提示?
圖片來源:霍然《火災爆炸預防控制工程學》 機械工業出版社
譚波:這是基于眾多事故數據的統計。晚上,大家居家或是處于睡眠當中,人員活動相對少,所以發生次數少。但是晚上一旦起火,便難以被察覺,很容易成災,造成人員傷亡。
而在白天,特別是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這個時間段,人活動較多,人與可燃物打交道的次數也比較多,因此起火次數會更多。但正因為人在活動,所以可以將火消滅在早期,就更不容易成災。
給我們的提示是,夜間起火主要發生在民居,因為夜間大多數人都休息了,所以,如果有監測監控提前報警,可以預防夜間發現不了的火情或煤氣泄露。
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家庭還沒有安裝報警器,其實我們自己家里可以裝一些感煙探頭,來解決大部分的夜間家庭火災問題。但由于生活習慣問題,中國人炒菜時會產生很多煙,很多人沒法接受煙霧報警器經常響起。
2.冬季比夏季更容易發生火災,靜電不可忽視
問:現在氣溫逐漸下降,入冬后我們還有必要像夏季高溫天那樣去小心防火嗎?
譚波:其實,從統計數據來看,夏天發生火災的起數并不是特別多,反而是冬季和春季火災發生相對較多,家庭火災占秋冬季火災總數的51.7%。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冬季氣候干燥,致使可燃物品含水量降低,遇火源容易著火;另一方面,冬季家庭用火次數增加,比如天冷烤火取暖等。
此外,冬春季的節假日較多,如家庭聚會用火、燃放煙花爆竹等也很容易造成火災。據統計,除夕當天的火災基本上是平常的近三倍。所以,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問:對于冬季的家庭防火,有哪些安全提示?
譚波:盡量少用電爐取暖,使用煤炭取暖時更要注意用火,因為這除了會造成火災以外,還可能造成人員中毒。家里電器老化要及時更換,防止發生電路短路。春節期間,如果要燃放煙花爆竹,要注意去空曠的地方,防止煙火與可燃物接觸,要注意在用火后將火源及時滅掉。
冬季防火還有兩個地方尤為值得重視。
一個是靜電問題。在冬季,靜電火災發生較多。冬天空氣較為干燥,相對濕度低,大家穿的衣服多是化纖類,容易產生靜電。近年來的幾起加油站火災,就是由于靜電造成的,加油時應釋放靜電。
另一個是家庭電動車充電問題。大家如果有電動車,注意不要在家充電,盡量在外面充電。此外,充電樁要遠離可燃物,充電樁周圍車輛或物品不易集中。否則,當一個電動車起火時,很容易造成其他車、其他地方同時起火,使得火情擴大。
3.房屋裝修、應急物品、生活習慣,高層放火處處需留心
問:高層一旦起火,跑起來更困難,住在高層的人平常應該注意些什么?
李東(消防公益人):這個問題要先說說房屋裝修。按規范要求,高層民用建筑在交付使用時,入戶門必須是防火門。但是,很多住戶裝修時,為了安全將其換成了防盜門。雖然從外觀上看,防火門和防盜門沒有明顯區別,但是防火門夾層中有隔熱不燃材料,至少能隔火30分鐘,且密封性好,可以隔絕有毒煙氣進入室內。而防盜門就不具備這個要求,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被燒穿。
其次,室內裝修盡量使用天然材料,比如墻面用涂料或海藻泥,家具用實木等,窗簾用棉或絲制品,盡量少用化纖合成物和可燃塑料物品。這樣的話,如果發生火災,散發的有毒氣體會相對少,熱值也低,利于滅火和逃生。
日常生活中除注意插拔電器、不臥床吸煙、及時關閉灶閥之外,補充一點:火災發生后,會形成“缺氧、有毒、高溫、濃煙”的環境。正常成人勻速逐級上10層樓,大概需要4至5分鐘,但是煙氣卻可以在短短一分鐘內迅速擴散到20層樓,甚至更高。所以一旦遇到火災,千萬不能向上疏散,除非剛好上一層就是平臺,還要保證平臺門沒鎖。
問:高層住戶平時可以買哪些東西用于火災應急?
李東:高層住宅的朋友可以去給家里每個人買一個防毒濾煙面罩。也就是我們常在影視上看到的防化兵的面罩,外形像一個“豬臉”,勞保店里基本都有,很便宜,而且可靠。
火災是偶發事件,不是頻發事件,只要具備常用的物品和安全知識就可以了。另外,高層住戶可以去市場買一把能用皮管連到水龍頭上的噴槍。平時可以用于澆花換魚缸水,關鍵時候可以用來滅室內初起火。
二、求生爭分奪秒,報警另有技巧,火災來了怎么逃?
1.當撲救變成一件很難的事,求生就變得至關重要
問:如果家里著火,沒有滅掉怎么辦?
李東:家庭火災多發于廚房,如果一時疏忽起火,而又無法控制時,就要采用快速逃生和報警的辦法了。
當準備放棄撲救時,要注意幾個問題,如果是天燃氣,關閉入戶供氣閥,因為天燃氣與灶之間有軟管連接,極易燒穿,在日常維護中這段軟管應當采用金屬軟管而不要采用膠皮管。如果是液化氣,也要第一時間關閉液化氣閥門,如果氣瓶已起火,千萬不能拖倒和滾動氣瓶。
逃生時記得帶鑰匙,依次關閉廚房門、入戶門,如果有充足時間,盡量關閉所有室內門。建議起火戶不要開窗。如果是客廳或臥室因電器或其它意外發生火災,可以按上述程序進行,記得,如果現場轟燃,立即放棄撲救,快速離開現場。
問:那離開現場后要采取哪些措施?
東哥:出門時可以隨手拿一個桿狀物品,不要乘電梯,走樓梯到下一層,通知鄰居幫忙疏散或打求助電話(119和小區消防控制室),手中的桿狀物可以用來擊打樓梯間的落水管道或鋼制扶手,發出噪音,并間歇性的呼叫“起火了”,通知其他未知的鄰居做好防護準備。
問:如果室內火引燃外墻應該怎么辦?
李東:室內火災引燃外墻燃燒,這種機率并不大。而一旦外墻發生火災,初起時,一般樓道內煙氣不大,最好是快速離開房間,出門時,要關閉門窗,扯下可燃窗簾。要記住低姿是在平行空間的辦法,在立體空間應當采用最快的方式而不是低姿。所以,前面建議最好家中備有防毒過濾面罩這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
當然,這些都是基本方法,火災現場的情況千變萬化,所以大家平時還是多關注相關信息,
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注意不遺留火種和隱患為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火災發生后,通知火警與通知關系人同樣重要
問:火災發生后,我們應該第一時間通知誰?
李東:大家都知道要打119,而且很多時候是多人在打,在我看來,與報警同樣重要的是要及時通知火災現場可能會受到火災威脅,但又不知道已經發生火災的人。
問:緊急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告知別人起火了?
李東:第一個辦法,大聲呼叫。這既需要勇氣,還需要“臉皮厚”。
第二個辦法,在某些必要的情況下,采取一些“過激”的措施告知受困人員火災發生情況。
第三個辦法,借助廣播。比如高層起火時,可以通知消防控制室,他們會啟動消防應急廣播,通知全樓層的人,并采取啟動消防管網、派出保安到場撲救等應急措施。
問:火災發生后,我們有多長時間可以報告火警?
李東:許多室內火災,其“發展速度”是以時間的平方數來計算的,也就是說會越來越快。
速燃火大概會有180秒的時間來發展,到180秒之后,就具備轟燃條件了。所謂轟燃,就是室內高溫集聚,受高溫影響很多物質釋放可燃氣體,當集聚到一定范圍,瞬間形成“爆燃”條件,引發周邊可燃物表面同時燃燒,燃燒溫度可達600-800度左右。這樣的火災,預警的時間只有100秒左右。
問:撥打“119”報警電話時,我們還可以多說點什么?
李東:一般情況下,火災發生了,未必馬上就能發現。按15分鐘消防的概念,一般是發現起火、初步判斷火情不超過4分鐘,然后報警2分30秒,在這個時間里,只要說清起火地點、燃燒物質和人員被困情況、并告知作為報警人你是不是在現場就夠了。信息時代,消防指揮中心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很快確定報警人的位置,并通知最近的消防站出動。正常情況下,消防隊會在5分鐘內到達現場,然后需要3分30秒的時間,了解情況、出手施救。
如果消防指揮中心已順利接警,報警人就不要再去催促,但是可以把現場發生的突變通知119,以便行駛途中的消防指揮員有個預先研判和準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燒傷致死,煙霧要命,火災傷者怎么救?
問:燒傷是火災中常見的病癥,那么究竟什么是燒傷?我們應該如何來處理燒傷?
胡曉燕(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燒傷外科副主任醫師):由各種熱力引起的組織損傷統稱為燒傷。當家中發生火災,病人會有皮膚燒傷的“外傷”。一般火焰的溫度在200-1000°左右,如果是700°火焰溫度,人體皮膚接觸0.35秒不到就會被燒傷。
火災起火后10-15分鐘,發生火災房間的溫度會達到400度。而我們生活中如果不慎被燙傷,熱水或者熱湯也才100°左右。所以火災燒傷是非常嚴重的一種傷害。
對于嚴重燒傷的患者,在醫生到來之前,建議大家首先轉移病人到安全、通風良好的地方,讓患者平靜,觀察患者的生病體征,尤其呼吸情況,必要時心肺復蘇。同時,做好創面保護和保暖。不要給患者進食,因為嚴重燒傷患者容易口渴,但飲水吃東西容易導致嘔吐。
另外,家中火災,多數發生在密閉空間,也有呼吸道燒傷或毒氣吸入的“內傷”,甚至更有爆炸沖擊波導致的復合傷、多發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問:“吸入性損傷”有多可怕?
史兆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副主任醫師):吸入性損傷是熱力、煙霧或化學物質等吸入呼吸道,引起鼻咽部、氣管、支氣管甚至肺實質的損傷,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輕度吸入性損傷病變限于口、鼻腔和咽部;中度吸入性損傷病變主要侵及咽、喉和氣管;
如果不幸發展成重癥,那就需要盡早轉交給重癥監護室搶救。
匡大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急危重癥科醫師):重度吸入性損傷指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的損傷,氣道黏膜廣泛壞死、脫落,出現肺水腫和肺不張等。除輕、中度吸入性損傷臨床表現更為明顯外,常有廣泛支氣管痙攣,小氣道阻塞和肺水腫,迅速出現嚴重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癥,常見帶血絲或血性泡沫痰和脫落壞死黏膜。
問:火災除了會對皮膚和呼吸道產生損害以外,還可能帶來哪些其它傷害?在對火災患者進行搶救時,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匡大鵬:火災中,燒傷合并傷很常見。火災造成的往往合并暴震傷、擠壓傷,還有顱腦損傷、內臟損傷、大出血等。急診急救中應該對危急生命體征大出血給予壓迫止血,合并顱腦損傷骨折損害,需要注意制動下立即轉運,合并骨折需要固定后再轉運。
轉運時要注意呼吸道的保護,一般來說,口腔粘膜燒傷的患者都有呼吸道燒傷,要優先轉運,必要時要做氣管切開,以免呼吸道阻塞,可以基于鎮靜和止痛處理,密切關注呼吸、心率、血氧等生命體征,如果出現呼吸或者心跳驟停,需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史兆雯:我們三人的共同感覺是,無論是燒傷、吸入性損傷還是各種大出血和內臟損傷,火災給人帶來的痛苦是非常強烈的,防火于未燃,好過任何治療。
專家信息:
參考資料:
應急管理部:今年1至9月全國共接報火災63.68萬起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031A05IF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