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喜茶正式開放加盟,加盟費50萬以內,店鋪面積50平米以內。
多年來,喜茶堅持做高端茶飲,門店直營,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其目的就是為了提供全國統一的水準。
進入今年,喜茶做高端茶飲卻面臨營收難、市場增長難,開放加盟的背后更多是無可奈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1月起,喜茶多次降價,利潤空間不斷縮小;全國疫情反復,位于重點商圈門店“絕收”;裁員30%,賠償金更是天價。
高端市場不好做,中端市場品牌喜小茶也在本月關閉最后一家門店。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喜茶本次開放加盟,意味著將再戰中端市場,主要是受營收所迫,融資渠道變窄,急需要做大門店規模,增加營收,增快上市步伐,“根本上就是缺錢問題。”
想切入中端市場,喜茶不可避免與茶百道、古茗、書亦、益禾堂等品牌正面“沖突”。
一直以來,喜茶以“高標準”自我要求,其人力、原材料高于行業30%,進入下沉市場后,喜茶能拼過其他品牌嗎?
其創始人聶云宸又能否放下心中“極端信仰”,在商言商呢?
一:喜茶VS蜜雪冰城,理想主義者和傳統茶飲老板的成本之爭
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甫很欣賞喜茶創始人聶云宸,他認為聶云宸把行業高度帶了起來。
為什么是聶云宸?
時間倒回10年前,張氏兄弟在河南自建原材料“中央工廠”,供應鏈正在鋪向全國每一個角落,蜜雪冰城“帝國”已初現雛形;21歲聶云宸專科畢業不久,還在熬夜給成堆的初代智能手機換屏、貼膜。
修手機的聶云宸只用了6年,就讓張紅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2018年,喜茶爆火“破圈”,均價30元還能讓消費者排隊數小時,張紅甫被這個90后搞焦慮了。
張紅甫認為喜茶就是玩概念,很好模仿。他迅速讓下屬推出高端店“M+”,定位“高端、精致、文藝、簡約”,定價至 15 元。要知道彼時蜜雪冰城“棒打檸檬”門店售價不過6元。
沒幾天張紅甫就“玩不起了”,把“M+”關了。
張紅甫發現,喜茶的“高端”不是“偽概念”,真用了“真茶、真奶、真果”,定價高沒錯;可“M+”成了“偽高端”,還是用蜜雪冰城的工廠原料“碎茶粉、奶精、果醬、果汁”,定價這么高是在欺騙消費者“沒良心”。
這是傳統茶飲老板第一次與“極端理想主義者”聶云宸正面交鋒。
聶云宸對原材料的“極端追求”,嚇退了叔叔輩的張紅甫。張紅甫不再想模仿喜茶,他知道,他只能做“五環外”的縣城生意,喜茶的錢他賺不了。
所以,張紅甫只“欣賞”聶云宸的“極端”。
聶云宸的“極端”,第一次讓行業擺脫了奶精、果汁,定義了“一杯好茶”的標準;相較于更多所謂的連鎖茶飲,“連而不鎖”沒有標準,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喜茶直營做到了全國標準統一,甚至口感、口味都相同。
更重要的是,聶云宸告訴了行業,一杯茶的價格天花板在哪里?
現制茶飲從業者小米(化名)告訴《橡果商業》,其實很多茶飲老板都很感謝聶云宸。
喜茶一開始的高價,讓“一杯茶”提價空間變得很大,大家都賺了“大錢”;行業現在能做成如今的千億規模,沒有聶云宸,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這種“極端理想主義”需要用錢砸,賺不上錢的時候,就成了喜茶的“原罪”。
二:喜茶自救,拓展非一線城市,沖刺上市
11月3日下午,《橡果商業》自喜茶了解到,喜茶正式開放加盟,主要加盟區域為非一線城市。
加盟費用50萬以內,店鋪面積不超過50平米,與行業其他品牌35-40萬起步的投資費相差不大。
在喜茶公眾號菜單欄,已有加盟商申請入口;招聘網站上,喜茶也發布了“事業合伙管理經理”崗位,旨在招募、陪伴、指導加盟商。
喜茶變了,不再那么“極端”,它打開家門“擁抱”行業。
行業內,很多原料廠商、門店老板摩拳擦掌申請報名,企圖第一時間拿下代理權分一杯羹,“喜茶品牌做的太好,對一些早就想搞門店的老板來說,太誘人”,小米說。
做加盟,并非是喜茶創始人聶云宸的初心。
2012年,在廣東江門,聶云宸開第一家皇茶(喜茶前身),他曾對一臉茫然的店員說,要做行業第一品牌。
彼時,很難有人能理解聶云宸的想法。
小米常年與喜茶打交道,他解釋,從江門開始,聶云宸就想做“茶飲界星巴克”,做直營門店,全國門店標準統一,“聶云宸的目標不局限行業第一,他的目標是500強企業,所以從一開始他就給員工交五險一金。別說店員,一般的茶飲店老板都看不懂。”
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如今喜茶共有847家門店,覆蓋全國77個城市;星巴克則在全國261個城市,有6881家門店。
距離夢想還有6620家之遙,聶云宸失去了信仰。
小米認為,開放加盟背后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降價事件與疫情反復,讓喜茶“賺不上錢”。
喜茶的人工、原料要比其他品牌高30%,降價后利潤大幅減少;但其門店多數位于一線、新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只要有疫情就會關店“絕收”。
這些風險,喜茶更希望由加盟商來承擔。
受制于營收壓力,年初喜茶裁員30%,部分部門全員被裁。然而,這之后的賠償,對喜茶來說資金壓力也很大,“過去喜茶總部可有1000多人,每個動作都是高舉高打,攤子很大”,小米說。
但由于喜茶未上市,沒有財務數據披露,喜茶營收受降價、疫情、裁員的影響,外界也只能模糊猜測。
從行業來看,聶云宸更像是“革命者”,他的信仰讓行業進步。如今失去信仰后他,結局是“燃燒自己溫暖世界”,還是“浴火重生終成鳳凰”?
三:喜茶前途未卜,主打15-25元,反撲中端市場
幾天前,喜小茶位于廣州城投大廈的最后一家門店關店。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本想將喜小茶作為切入中端市場的“王牌”,喜茶繼續維持高端市場定位。
2020年4月,喜小茶在深圳華強北開出第一家店,單品定價在6元-15元,市場與茶百道、古茗重合。
但聶云宸沒有想到,消費者會反撲喜茶的“高價”,使得喜茶與喜小茶價格重疊,成為“雞肋”。
2022年1月,喜茶宣布下調部分產品價格,純茶類降價3-5元、5款水果茶降價2-3元、芝士茶降價1元;2月,喜茶又宣布年內不再推出29元以上飲品,并承諾現有產品不漲價,后續更進一步宣布全線新品定價均不超過29元。
《橡果商業》查閱如今的喜茶菜單發現,其主流門店的產品價格已全面低于30元,售價在15-25元產品已占據喜茶全部產品的60%以上。
除此之外,喜小茶的敗局還與茶百道、書亦、益禾堂等中端茶飲發展勢頭迅猛有關。
據窄門餐眼顯示,茶百道目前門店6110家,書亦燒仙草門店6642家,益禾堂4567家,規模均是喜小茶的數百倍,“喜小茶最巔峰時候只有23家店,還沿用喜茶的品牌思維,各項成本都非常高”,小米說。
中端茶飲規模制勝,或許是喜小茶的失敗讓聶云宸決心引入加盟商,擴大門店規模,親自下場與茶百道、書亦、益禾堂、古茗“血拼”。
在中端市場,喜茶能否重現高端市場曾經的榮光,還是未知數。
小米表示,從成本來講,喜茶單個門店原材料、人力運營成本都高于其他品牌30%,大幅擴張后成本要還是居高不下,堅持聶云宸個人的“信仰”,也沒有意義,整體戰略都需要重塑。
從管理來講,如果管理層能力有限,無法將“觸手”伸到全國各地,“連而不鎖”,隨之而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是喜茶的“終章”。
很何況,如今經濟下行,有多少人愿意加盟?加盟意愿有多強?一年能開多少家店?加盟后會不會“走形”?
可以預料,若喜茶中端市場加盟戰略擴張順利,營收大幅增加,上市也就近在咫尺,必會徹底擺脫“缺錢”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