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出一份文件稱,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下稱“中融信托”)的一款信托產品出現問題,相關保險箱鎖芯被換,保險箱無法打開,超11億元資金被劃走。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該信托產品的底層資產為武漢市相關地塊的項目開發,其實質交易對手為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融創集團”)。
10月28日,有知情人士向紅星資本局透露,確有劃轉資金一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吉華集團(603980.SH)也是該信托產品的投資者,其證券事務代表稱,雖然這筆投資延期了,但是延期后是正常按期支付的。
保險柜鎖芯被換?
知情人士:確有劃轉資金一事
網傳文件顯示,此次涉及的信托產品為“中融-豐騰8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產品”。
中融信托的官網顯示,該信托產品成立于2021年3月31日,中融信托為受托人。
另有公開資料顯示,該信托產品的底層資產為武漢市武昌區姚家嶺村K1地塊、K2地塊項目開發,實質交易對手為融創集團,收益率為7.2%。
近日,有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稱,10月21日,其收到中融信托發布的公告稱,中融信托和融創方共同保管塔子湖置業章證及印鑒等物品的保險柜鎖芯被換,保險柜無法打開。
同時,該公告還稱,塔子湖置業預售資金監管項目中約11.42億元被劃走。其中,1343萬元被劃至武漢融創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剩余約11.29億元被劃轉至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塔子湖街道辦事處設立的塔子湖項目專戶。
圖據小紅書用戶“小紅薯”
10月28日,紅星資本局向該投資者發去私信,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任何回復。不過,另有知情人士向紅星資本局透露,確有劃轉資金一事。
據《每日經濟新聞》10月27日報道,當事雙方融創中國和中融信托均承認確有此事,同時均表示劃轉資金已在政府監管中。
接近融創的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關資金賬戶管理是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資金也會用于保交樓,不存在融創私自挪用去他途的情況。”而中融信托人士則表示:“事件發生后,中融信托立即向融創方提出嚴正交涉,并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迅速采取法律手段,完成了塔子湖置業剩余10%股權及公園大觀項目剩余未售在建工程查封。同時多次向江岸區相關政府部門反映情況,協商解決公園大觀項目交付及信托計劃投資人利益實現的方案。目前資金在政府監管賬戶,我司也將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最大程度保障委托人權益。”
10月28日,紅星資本局向塔子湖街道辦事處求證,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有一筆差不多數額的資金打入融創相關的監管賬戶,但具體數額不清楚。
“當時經歷了疫情,這家公司(指融創)內部又有問題,所以(項目)停停走走、停停走走的。”該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現在這筆錢是打入了監管賬戶中,都會用在相關項目中。
另外,紅星資本局向融創的相關人士發去采訪問題,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任何回復;同時,紅星資本局致電中融信托的客服電話,對方表示不清楚該事。
上市公司理財也“踩雷”
證代:延期后正常支付,按合同走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吉華集團也花3000萬元購買了該信托產品。
今年6月,吉華集團曾發公告稱,該信托產品處于延期階段,原投資期限為2021年4月30日到2022年4月30日,利率為7.2%;后經中融信托與融創集團溝通,延期至2023年3月31日,利率改為7.5%。
吉華集團曾表示,中融信托出具了相關報告稱,對于2022年第2季度武漢塔子湖置業項目的銷售回款,在滿足項目開發建設等需求后,將按季度用于向受托人支付一定額度的投資本金及投資收益,在2023年3月31日前向受托人支付完剩余全部投資本金及收益。
基于該報告,吉華集團認為,上述款項預計可以收回,故未計提減值準備。
10月28日,吉華集團的證券事務代表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這筆投資是正常的,按照合同走。雖然延期了,但是延期后是正常按期支付的。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吉華集團已收回本金165.91萬元,收到利息220.68萬元。
截圖自吉華集團公告
另據吉華集團在公告介紹,該筆信托以武漢塔子湖K3地塊土地、融科天城部分商業辦公樓為抵押物,逾期后新增天津、大連部分地塊抵押,綜合抵押率50%以下。
紅星新聞記者 楊佩雯 程璐洋
編輯 余冬梅 肖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