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各地農民搶抓農時開展農事活動,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日前,記者來到合肥環巢湖綠色生產基地。在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稈壓彎了腰,微風吹過,清香怡人。
“七月初我就給稻谷打水啦!”巢湖市廟港鎮方集村種糧大戶方意清告訴記者,家里520畝地都種上了水稻和小麥,雖然今年降雨偏少,但他提前做足了準備,家里各類農機設備一應俱全,加之有了專家的科學指導,預計產量和往年差不多。
早在2021年5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就與中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環巢湖綠色生態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建設優質稻米種植基地,推進環巢湖現代農業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一年多以來,示范區通過“五改”技術路線(改種植模式、改生產方式、改肥料運籌、改病蟲防控措施、改品牌經營),全面推行水稻綠色高效種植;同時,聯合益海嘉里、富民米業等加工企業,共同打造“巢湖大米”、“徽長香”等優質稻米品牌。
圍繞“巢湖大米” 品牌打造,該地建立MAP農場核心示范基地,開展優質稻品種篩選,進行品質提升技術,2022年共計篩選20個優質香稻品種,11個優質雜交稻品種,篩選出高品質、產量穩定的優質香稻品種5個,為后續高端大米品牌打造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市農委指導下,示范區還進行紅花草-水稻輪作種植,全面進行育秧插秧,增施有機肥1573噸,減少化肥施用量30%以上,安裝誘蟲燈351個、性誘捕器9300個,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減少化學農藥,打造環巢湖生態種植基地。(記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