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雷軍在長達三小時的2023年度演講中,令人意外的未提及小米汽車進度。同樣讓外界沒想到的是,一周后,從拿下“資質”到新疆路測,關于小米汽車的各種消息撲面而來。
汽車像素(ID:autopix)從小米汽車亦莊工廠了解到,最晚于本月初開始,該工廠已有整車下線,而到本周,8月小規模的“試裝車”產量任務已經提前完成。
與此同時,工廠的建設也在同步進行。多個車間仍在調試中,產線上的小修小補預計將持續到今年底。此外,廠區內綜合樓、內部道路等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工,預計施工會持續到明年4月。
(資料圖片)
但總的來說,工廠內進展一切順利。小米官方不提造車的背后,對于這位遲到的造車“明星”來說,制造端的進度,或許并不是小米造車道路上最關鍵的環節。
文|章洺輝
編輯|冒詩陽
汽車像素(ID:autopix)原創
01.已有整車下線
隨著建設進度的推進,小米位于北京亦莊辛房路西側的整車工廠逐漸熱鬧了起來。
汽車像素(ID:autopix)從接近小米汽車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8月23日,小米汽車工廠剛剛完成了一次“重要接待”;上一次大型接待是在一周前的8月16日,“來的都是領導。”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23日那場接待的同一天,有外媒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小米公司在本月初已獲得國家發改委關于生產電動汽車(EV)的批準。
按照汽車行業的相關規定,一家新汽車公司在走向量產銷售之前,需獲得兩項關鍵許可,一是國家發改委地方部門的備案批準,汽車整車投資項目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備案;二是需獲得工信部的準入許可。
對于資質突破的消息,小米汽車官方保持了緘默。但有接近小米亦莊工廠的負責人向AutoPix透露,最晚于本月中旬開始,小米亦莊汽車工廠中已開始有少量整車下線。
其中,8月初總裝車間下線的整車數量為個位數,到8月15日前后,累計下線的新車數量已經達到兩位數。工廠的進度都在計劃之中,上述負責人透露,8月的產量任務已經在本周提前完成。
即便如此,工廠目前的進度距離大規模的生產仍有距離。
上述接近小米汽車的知情人士告訴AutoPix,總裝車間目前仍在調試中,除了工人外,車間產線上還有數十名參與工廠建設的外包團隊駐廠“陪線”,“隨時出問題隨時調整”,整個修補的過程,預計將持續到今年年底。
此外,工廠內的其他部分也在加緊建設中。一位施工單位的負責人告訴AutoPix,小米工廠的綜合辦公樓、道路、路燈等配套設施還未完工。根據工期計劃,配套設施部分將在8個月后建成,也就是2024年的4月。按照整車工廠的一般施工經驗,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完工時間,將與工廠的投產時間相鄰。
根據小米此前公布的規劃,小米汽車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開始量產,此后鮮少提及造車進度。直到今年7月,《北京日報》披露消息稱,小米亦莊電動汽車工廠已經竣工,交付工廠開始建設,預計年產能20萬輛。
隨后,據新浪科技等媒體報道,今年8月起小米已開始開放亦莊汽車工廠的普工招聘,開放的崗位包括涂裝操作工、電池車間操作工、焊裝車間設備維修工、涂裝車間設備維修、電池車間維修工等,目前缺口超過100人。
與此同時,小米工廠內生產出的首批產品或已經開始道路測試。
▍雷軍微博照片
8月19日,雷軍在新疆發布一組照片,圖中六人站在山巔一字排開,舉起一條寫著“為小米汽車而戰”的橫幅。同一天,有網友曬出在烏魯木齊到昌吉的城市快速路上,四輛偽裝的小米汽車疾馳的照片。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胡崢楠等均出現在新疆。
外界猜測,這是雷軍等一眾高管親自來到新疆,參與小米汽車的路測。
02.最重要的拼圖
12年前小米進入手機行業時,將智能手機的價格壓到1999元,隨后小米維持姿態,在多個領域復制了相似的產品和價格策略,構筑了如今的小米生態。但跨入汽車界后,小米的首款汽車可能不會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再次成為行業中的“價格屠夫”。
“現在下線的是一款轎車,從尺寸來看,至少在A+或B級以上?!苯咏∶滓嗲f工廠的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ID:autopix)。
這與外界的期待相悖。2022年4月,雷軍在“米粉Open Day”上透露,他曾在微博端發起關于小米汽車價格的投票,1.7萬參與投票的網友中,期待小米首款車定價在15萬元以下的人占比近七成。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小米首款車售價的上限將超過投票者的預期。
站在2022年的時間點上,15萬元區間的確是藍海,這一年,零跑、哪吒憑借兩款低價產品成為新造車中最大的兩匹黑馬。
但小米進入造車的時間并不早,幾乎是國內最后一家下定決心造車的科技巨頭,從2021年3月公布造車計劃開始計算,小米為造車計劃準備了三年時間。
因此,目標三年后投產的小米,需要預判2024年智能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格局,而小米的結論,很可能與參與投票的網友相悖。
2023年之前的爆款產品,大多來自產品定義。從30萬元至50萬元價格帶上的理想,到8萬元價格帶上的哪吒V,再到3萬元價格帶上的五菱宏光mini EV,以及純電車中唯一主打操控及性能的獵裝車極氪001,這些產品在量產時未必囊括了前沿的先進技術,但卻都在發布之初,用一款拳頭產品擊穿了一個細分市場的需求。
▍雷軍于8月11日
但到了今年,智能電動車行業中,新品牌通過產品定義獲得成功的路徑已無法復制。新能源領域的各個細分市場中,均云集了多款優秀產品。
今年初,有頭部新造車品牌的產品一把手告訴AutoPix,逐漸內卷的行業中,上游供應鏈所能提供的產品沒有本質突破,因此新的整車產品開發越來越像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在今年之前,該品牌曾通過產品定義,打造出了新造車中唯一連續月銷量超過3萬輛的爆款產品。
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2023年現象級產品的代表更像是小鵬G6,需要在硬件上做到完整的同時,承載成熟的智能配置。
事實上,今年開始,新造車領域中,即便是最保守的車企,也開始了智能駕駛等領域的競逐。理想計劃今年內將在多個城市完成城市NoA的落地,比亞迪開始大規模投入智能駕駛研發,試圖短時間成為行業頭部。
這與小米的預判相符。
至今在小米汽車主頁上,依然印著“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但從現實情況來看,15萬元區間的產品,幾乎沒有自動駕駛或高階智能駕駛所需硬件的搭載空間。
對于小米而言,在造車這件事上,智能駕駛的研發進度或許先于制造本身,比起生產資質,智能化是小米造車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03.
后來者的挑戰
8月11日,先于小米的造車進度,小米官方公布了旗下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展。根據雷軍的介紹,小米自動駕駛項目第一期投入33億研發費用,研發團隊已超過500人。到今年年底,該研發團隊規模預計將突破600人。
相比于頭部的新造車品牌,這一研發團隊規模并不算大。
一位同樣來自國內科技公司背景的自動駕駛從業者告訴AutoPix,根據該公司的經驗來看,小米現階段的投入規??赡艿凸懒肆慨a級別高階智能駕駛方案研發所需要的成本。
2022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時,雷軍曾承諾在未來10年內向汽車業務投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9億元)
在一些汽車業內的從業者看來,如果小米希望在汽車業務上做到頭部,10年100億美元的投入計劃,很可能低估了所需要的資金規模。
▍雷軍宣布小米造車
此外,根據界面新聞此前的報道,在汽車業務上,小米希望降低硬件利潤的比重,未來盈利將主要依靠軟件服務及生態服務等。
該消息并未得到小米官方的證實,但僅就消息本身而言,硬件“不盈利”或幾乎不盈利的做法,在汽車業內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目前汽車軟件付費已知的嘗試有三類,智能座艙的軟件付費、智能駕駛服務付費,以及基礎功能的付費。
其中,智能座艙軟件的付費被認為前景廣闊,但截至目前市場尚未打開。與此相對應的,智能駕駛升級的付費空間也有下降的趨勢,包括蔚來等車企在內,均調整或下調了該項目的服務價格。
在智能化領域之外,此前不乏車企嘗試降低車價,而后在一些基礎功能上要求付費,比如某主流汽車品牌嘗試推出“2000元購買座椅加熱功能”等。但目前看來,這將對消費者的口碑帶來較大的挑戰,一些消費者覺得在承擔硬件成本之后,還需要軟件來解鎖功能是一種“強迫”。
總而言之,即便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向上的付費是未來趨勢,但目前市場并不成熟。對于2024年投產的小米而言,用軟件來覆蓋硬件成本的做法頗具挑戰性。
此外,小米的智能駕駛服務是否“能打”,目前還很難判斷。理想、小鵬、百度、華為等智駕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均在推動城市NoA方案,在行業人士看來,這是目前法規框架下,達到量產級別最高階的智能駕駛方案,小米很難在這一領域與競爭者拉開差距,構建有效的競爭護城河。
本文為汽車像素(autopix)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