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玲認為,堅決支持醫療反腐,但不應該一刀切,污名化學術會議、專家講課以及企業學術推廣的行為。
撰文 |凌駿
“盡管醫療在反腐,學術會議還要召開,本會議已舉辦20年,本著專業,創新,多學科交流的原則,在嚴格的學會組織程序的管理下召開本次學術會議。”8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血壓領域首席專家孫寧玲發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心腦醫學大會”會議預告。
(相關資料圖)
近期,醫療領域反腐持續升溫,一些地區開始清退講課費、不少學術會議也宣布暫停。但8月10日晚間,孫寧玲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堅決支持醫療反腐,但是反對一概而論污名化學術會議、專家講課以及企業學術推廣的行為,“因為醫學進步的歷史與這些分不開。”
孫寧玲寫道,近期公眾媒體和自媒體轟轟烈烈地進行著醫療反腐的宣傳,把醫療領域說得一塌糊涂,似乎醫生們都失去了醫療道德、給患者開好藥、用進口設備進行檢查和治療都是為了拿回扣,事事都在侵害群眾利益。使得醫療行業人人自危,形成患者對醫生不信任感增加。
“不必污名化醫學會議”
孫寧玲在前述文章中表示,醫療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都有“蛀蟲”,都有既得利益者,看到有的院長利用權力貪污巨款,有的醫院重要部門,借助權利高價購買設備吃回扣數千萬,感到很痛心,在醫療行業出現這種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法辦嚴辦。但將醫學會議作為反腐的一部分,就有些污名化了,學術會議是醫生們醫療信息交流,新知識傳播,疑難醫學問題商討的平臺,是促進醫生技能提高的重要一部分。
一位三甲醫院主任醫師認同孫寧玲的觀點,他同樣關注到最近網上輿論的打擊面太廣,不少醫生的工作受到了影響。“疫情剛結束,很多會議從線上轉到線下,大家面對面學術交流實屬不易。本來8、9月份應該有很多場的,但目前大量會議都受到了影響。”
“醫療腐敗確實存在,但不能以偏概全,尤其是我們的年輕醫生,他們哪來什么腐敗?作為一整個群體,對醫生‘一片打擊’是不公平的。”他說。
除了一些會議“不敢開”,據這位醫生介紹,還有不少本該去聽課、學習的年輕醫生,在輿論中也取消了行程。“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再教育學習,沒有了學分。中國有大量的醫生,他們都需要終身學習,進行再教育,其中主要就是靠學術推動,包括各個專業的學術會議。”
“以孫教授提到的‘心腦醫學大會’為例,過去神經科醫生對高血壓治療并不重視,但隨著社會發展,它越來越成為重大的醫療問題。讓心內科和神經科醫生形成學科共識,探討高血壓對血管、對中風風險等的影響,能更好地促進患者治療,這就是學術交流帶來的好處。”“而對于一個合規的會議,所有經費都是通過單位,中間不經手第三方公司,更不經手醫生個人。會議中產生的任何開銷,包括費用標準,都有合規規定、有協議,每一筆費用也有嚴格的審核流程。最后由協會統一撥劃,這樣就不會出問題。”
一位醫療合規律師同樣告訴“醫學界”,反腐過程中應做好正確指引,“醫藥和其他領域不同,臨床和產業協作下,通過學術會議傳遞醫學信息的做法必然存在。國家要打擊的是腐敗,是不合法不合規的報酬和贊助等。只有做到精準制裁,不偏不倚,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對行業良性發展不必要的影響。”
孫寧玲在文章中表示,“在政府不出資的情況下,以醫學學會和協會平臺,在企業贊助下開展這些學術活動,這本是好事!但在本次醫學反腐中,把企業贊助開學術會議說成腐敗、專家拿講課費是腐敗,往返交通、住宿自己不付也是腐敗。我想問,進行學術會議和交流不是全球的慣例嗎?不是每個行業的慣例嗎?規范的,按照國家的要求舉辦會議領取費用是合理的,要打擊的,是那些不規范利用學術會議套取經費為己用的不法行為和個人。醫學進步與知識交流緊密相聯,但是不能因為反腐而影響正常的行業行為。”
醫生不敢開進口藥
除了學術會議受到影響,前述受訪醫生還觀察到,周圍醫生近期在用藥時變得更為“謹慎”,不敢開進口藥。“比如治療心衰、嚴重的冠心病等,一些進口抗衰藥物確實效果更好一點,患者也有這個需求,但最近都開國產的。”
他認為,無論是不敢參會,還是不敢開進口藥,不排除有人確實存在問題。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厘頭”的,醫生自己都不知道原因,就是受輿論影響,害怕出錯。
“比如開藥,藥品的采購是醫院統一規劃的,臨床醫生在決策中,無非是還要考慮到集采規則下的分配問題。但由于藥品零加成已經施行多年,開多開少,臨床醫生都拿不到一分錢,這意味著是從病人的實際需求出發。”他說。
這位醫生指出,能從中獲益、國家一直在打擊的,只是極小一部分擁有行政實權、地位的人,涉及采購等環節。反腐過程中,如果查到收紅包,拿企業回扣,不管是耗材還是藥品,那依法嚴肅處理。但現在問題在于,輿論把極個別人的行為,渲染成似乎是所有醫務人員的共性。尤其對于大量年輕醫護,三甲醫院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一旦發現收病人紅包,醫院會進行嚴肅處分,他們幾乎不存在向病人索取錢財的行為。
至于回扣,這位醫生表示,一個醫學生八年制讀出來,然后要規范化培訓,進醫院時年紀也不小了,薪水高的地區平均不過剛破1萬,年輕護士就幾千,沒有行政權力,要去養一個家都非常難了,怎么會有企業過來找他們給回扣?何談腐敗?”
他還表示,打擊腐敗是促進醫療系統良性發展,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舉措。但也不能因為反腐而影響到正常的行業行為。反腐要分清什么是重點,把正常的醫學活動、醫療行為都歸位貪腐,顯然是錯誤的。
“腐敗的來源之一,是涉及到醫院的綜合管理。”這位醫生建議,在未來常態化的醫療行風建設中,醫院應當在管理上下功夫,對重要部門,比如基建部門、設備部門等加強監管。
“而對于重點科室,比如耗材量大的外科等,可以先要求科室自查,然后由醫院的行政科室或監察科室進行核查。而對于醫院整體的醫療業務情況,可以聯合中立的第三方核查機構,而不是單純靠內部監管,從避免出現‘官官相護’的情況。”他最后說。
來源:醫學界
責編:錢 煒
編輯:趙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