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媒都在炒作,法國版“風暴之影”巡航導彈被用于襲擊俄方控制的重要橋梁,但外界在圍觀烏軍用澤連斯基留言的法國導彈打擊連接克里米亞半島的兩座大橋時,外界不禁發出疑問,為何烏軍要用打一枚少一枚的遠程武器打擊這兩座橋呢?這兩座橋對于俄軍有多重要?這又透露出什么危險信號?
據路透社6日報道,當天烏克蘭襲擊并破壞了連接烏克蘭赫爾松州和克里米亞的瓊加爾公路橋,另一條連接烏克蘭港口城市格尼切斯克和克里米亞東北海岸的一座較小橋梁也遭打擊。
(資料圖)
西方媒體在報道大橋被炸的畫風是這樣的。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的文章以“法國斯卡爾普-EG巡航導彈正式在烏克蘭使用”為題進行了報道。
烏克蘭軍方報道大橋被炸的畫風是這樣的:烏國防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掛載于烏軍蘇-24翼下的“斯卡爾普-EG”巡航導彈的圖片,還有烏總統澤連斯基在法國導彈上留言的畫面,一同發布的還有瓊加爾橋和赫爾松州港口城市格尼切斯克附近一座大橋遭到襲擊的圖片。
當外界在關注法國版“風暴之影”巡航導彈的實戰性能時,老劉則更關注烏克蘭為什么要用西方國家援助的數量有限的遠程彈藥打擊這兩座橋,這兩座橋梁有什么戰略意義?
老劉在查看公開資料時發現,瓊加爾橋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烏軍導彈的打擊清單之中了。
讓我們記住瓊加爾這個名字,因為烏軍6日對與這個名稱相關的重要基礎設施的空襲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上一次被炸的是瓊加爾鐵路橋,被炸的時間是在7月底。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欄目當時的文章稱,連接克里米亞與赫爾松州的重要鐵路橋成為烏軍導彈襲擊目標,俄羅斯軍隊正試圖阻止烏克蘭突破他們的防線。
雖然目前來看這已經是一篇舊聞,但對比烏軍對相關大橋的導彈打擊,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烏軍作戰思路的變化。
國外社交媒體上出現的圖片顯示,連接克里米亞和赫爾松州的瓊加爾海峽鐵路橋在當時烏軍的空襲中受損。圖像顯示,在一條引道的兩組鐵軌之間被精確地被炸出一個洞,導致兩條鐵軌均遭到損壞。當時的衛星圖像也顯示了該鐵道橋的損壞情況。
按照俄方官員當時的說法,這座橋遭到英國援助的“風暴之影”空射巡航導彈的襲擊。橋跨本身毫發無傷,烏克蘭可能希望保留該橋以供將來自己使用。
“戰區”當時援引的社交媒體宣稱,雖然俄方官員展示的畫面顯示,瓊加爾大橋“未受影響”,所有來襲導彈都被擊落,但衛星圖像顯示,瓊加爾鐵路橋明顯遭到破壞。
“戰區”認為,即使是暫時延誤鐵路交通的輕微損壞,也可能會給俄羅斯帶來嚴重的后勤問題,因為俄羅斯正在防御烏克蘭的反攻,并尋求為其部隊提供補給。俄羅斯通過鐵路運輸大部分作戰物資。
通過上述描述,大家普遍了解了瓊加爾大橋是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赫爾松州的重要后勤補給線。那瓊加爾大橋到底在哪里呢?
先來看看這張地圖。
這是根據谷歌地球的圖像,更廣闊視角之下該大橋的位置。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座大橋對于俄軍的重要意義。
但烏軍用寶貴的西方巡航導彈打擊大橋只是為了遲滯俄軍的后勤補給,就這么簡單嗎?那為什么不干脆把這座橋炸毀了,而只是損壞其中的部分橋面或鐵道呢?有分析認為,烏方可能準備反攻拿回這些地區之后,重新利用相關基礎設施,因此并不想要把它們完全炸毀。
不過老劉認為,烏軍可能正在對自身的作戰方案進行調整,比如對莫斯科接連不斷的無人機襲擾,用無人艇對俄黑海艦隊基地以及俄本土的海軍基地實施自殺式攻擊……烏軍使用西方巡航導彈對上述大橋的“精準”襲擊,有可能也是相關作戰新模式的一部分,甚至有沒有一種可能烏軍是在用這些西方提供的遠程彈藥進行某種試驗呢?
比如,通過使用“風暴之影”等武器對瓊加爾等幾座大橋實施空襲,來評估這些武器對于大橋這類基礎設施的打擊效能。
畢竟英法這兩型巡航導彈的彈頭能夠穿透堅固的目標,特別適合用來對付橋梁。導彈的引信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設置,一種方式是以小角度撞擊橋面,穿透橋面后擊中下面的橋墩爆炸。而簡單地在橋面上打洞,是一種不太復雜的選擇,而且對方容易進行修復。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烏軍打擊瓊加爾大橋等,一方面是為了遲滯和延誤俄軍對相關部隊的后勤補給與兵員運送,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在為打擊克里米亞大橋,乃至俄本土的其他高價值基礎設施積攢一些經驗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