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7日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目前全球有123個國家簽署了禁止使用集束彈藥的國際條約,包括美國的大部分盟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原因是其極易對平民造成嚴重傷害。烏克蘭防長列茲尼科夫當地時間7日發文,對美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表示歡迎,并稱烏軍不會將集束彈藥用在俄羅斯境內。
美國部分盟友8日公開表態反對這項決定,包括英國、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等。英國首相蘇納克指出,作為《集束彈藥公約》簽署國,“英國政府禁止生產或使用集束彈藥,也勸阻他國使用集束彈藥。”加拿大政府提到,加拿大反對使用集束彈藥,特別擔憂集束彈藥對孩童潛在影響。西班牙防長羅伯斯表示:“對于烏克蘭的合法防衛我們說‘Yes ’,而對提供集束彈藥,我們說‘No’。”
(資料圖片)
美國送集束炸彈的背后:
還有300萬枚庫存
美國國防部7日發表聲明說,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是拜登政府同國會、美國盟友及伙伴“廣泛協商”后作出的決定。聲明中列出的武器裝備清單顯示,此次援烏的集束彈藥由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發射,具體數量沒有公布。
一年多以來,美國已經動用了155毫米榴彈炮彈藥庫存,向烏克蘭運送了超過200萬發彈藥。然而烏克蘭軍隊每天消耗數千發子彈,給美國及其盟國的武器庫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烏克蘭議會議員葉霍爾·切爾尼耶夫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基輔可能需要每天發射7000至9000發子彈,以加強其反攻戰斗。
美國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初以來,都沒有在戰場上使用集束彈。因此,美國儲存了大量的集束彈藥,可能有多達300萬枚。
↑2003年4月5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南部一個居民區拍攝的照片,人們紛紛繞開一枚集束炸彈的“子炸彈” 新華社發
早在3月,當西方憂慮彈藥生產趕不上烏軍用量之時,美國國會兩院共和黨人就曾聯署去信拜登,要求拜登向烏克蘭輸送集束彈,以彌補美國及其盟友的彈藥不足,并幫助烏軍應付俄軍的彈藥數量優勢。
據報道,白宮當時不愿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部分擔憂是,使用一種受到許多國家譴責的武器,美國似乎會失去道德制高點。但目前的戰場形勢讓拜登政府改變了立場。
目前,烏克蘭反攻的最大阻礙是俄軍在整道前線上以地雷、反坦克障礙物、各種戰壕等所構成的防御工事。若用火箭炮、榴彈炮等單一彈頭攻擊,所需數量非常大,對于火藥本來就不太足夠的烏軍來說,集束彈便成為了打破這一僵局的武器。
一方面,集束彈的小型炸彈數量多、打擊范圍廣大,彌補了單一彈頭的不足;另一方面,集束彈打擊范圍廣,子炸彈體積小,不必精準定位目標,且更容易進入戰壕內。
據報道,拜登7日接受采訪時介紹說,此決定是為了解決烏克蘭即將面臨的彈盡窘境。美國官員表示,“烏克蘭人決定無論付出什么代價也要使用集束彈藥,這成為影響拜登想法的一個關鍵因素。”
集束彈藥
俗稱“子母彈”
集束彈藥是一種由多個較小的炸彈、炮彈或導彈彈頭集合成的一種炸彈,俗稱“子母彈”。安裝于“母彈”內的每個小型炸彈又稱為“子炸彈”。
當集束彈藥投射到目標區域時,彈體內的“子炸彈”會散開,在數座足球場的范圍內造成無差別攻擊。因此與傳統炸彈相較,集束彈能夠大幅增加彈藥的涵蓋面及殺傷范圍,使用較少的投射次數,便能摧毀更多目標。
↑一架美國轟炸機在投擲集束炸彈
單個子炸彈可裝入的炸藥分量較小,所以每個子炸彈的爆炸威力不及單一的大型炸彈,通常以人員、沒有裝甲的車輛或器材等軟性目標為攻擊對象,但因為子炸彈的散布面積大,故此殺傷面積大,可以打擊子炸彈分布范圍內的多個目標。從軍事角度來看,若要對付躲在戰壕或堅固陣地里的敵軍地面部隊,集束彈驚人地有效。
集束彈藥后來經過改進,開發出不同類型的“子炸彈”,如可擊穿125毫米或更厚裝甲的“子炸彈”。美國預計將會供應烏克蘭的集束彈藥是“雙效改良型常規彈藥”(DPICM),包含攻擊裝甲車的用途。
集束彈藥被禁:
傷害平民
集束彈藥存在的問題是:極易對平民造成巨大傷亡。
雖然所有武器對非交戰平民都會構成威脅,但集束彈藥對平民的威脅特別顯著,原因有二。
第一是集束彈藥設計是對大面積戰區進行殺傷,彈藥如誤擊或擲偏很容易波及對非交戰者,造成死傷。
第二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它們往往無法正常發揮功能,例如作戰前的搬運、儲藏和投放時的操作不當,以及由于投放到較松軟的地面,集束彈藥就無法正常引爆,許多子炸彈可能不會爆炸。戰術上看,集束彈藥的未爆彈(啞彈)殺傷力與一顆反步兵地雷相似,可以讓敵軍造成非預期的死傷,但是戰后啞彈的清理便相當困難。
↑集束彈藥殘留物
根據人權觀察和國際紅十字會的數字,在實際戰爭中,集束彈小型炸彈的“不爆炸率”可高達20%至40%不等。由于其戰時誤傷和戰后后遺問題嚴重,有多達123個國家簽署了2008年達成的《集束彈藥公約》,承諾禁止集束彈的使用、轉移、生產和儲存,當中也包括25個北約成員國。
對烏克蘭遺害無窮
此前多起沖突中,許多啞彈存留下來。美軍曾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集束彈藥,僅海灣戰爭中就有數萬個子炸彈沒有爆炸,戰后造成大量民用設施損毀、眾多平民死傷。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時,投放了上千枚集束彈藥,釋放出近35萬顆子炸彈。北約認為,有8%-12%是啞彈。
有報道稱,美國將集束彈藥轉讓給烏克蘭是可怕的,它們將在幾十年內殺死和殘害當地居民。“烏克蘭有重復越南、老撾和柬埔寨悲劇的風險。”
相關數據顯示,越戰結束后40多年間,遺留未爆炸彈在越南造成4萬多人死亡、6萬多人受傷;在老撾,戰后每年都發生百余起誤觸事件,已造成2萬多人死亡;柬埔寨政府數據顯示,自1979年至2021年,地雷等未爆炸物造成近2萬柬埔寨人喪生,4.5萬余人傷殘。美國雖表示要清除這些未爆炸彈,但行動緩慢。
美國法律禁止生產、使用或向他國轉移啞彈率高于1%的集束彈藥。然而,據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特里克·賴德說,美國此次援烏的集束彈藥啞彈率降至不高于2.35%,這是“仔細挑選”的結果。另據報道,美國此次援烏的集束彈藥每枚內包含72枚子炸彈,啞彈率約為6%。這意味著,每發射一枚此種集束彈藥,平均有至少4枚子炸彈為啞彈。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編輯 郭宇 責編 鄧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