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發表時評文章《筑墻擋景不如還景于民》稱,近段時間以來,國內一些雪山、瀑布、湖泊景區周邊公路被曝修起圍墻遮擋景觀、設點收費,引起網民關注。文章認為,這種“筑墻擋景”行為,說到底還是靠山吃山的門票思維作祟。發展旅游業,要算眼前賬,更要算長遠賬,應“以人為本、還景于民”。
這條時評引發網友廣泛關注,不少旅游者紛紛留言吐槽類似被坑經歷,呼吁監管部門加大糾偏力度,早日解決“筑墻擋景”這類坑民的旅游亂象。
公開報道顯示,從今年五一以來,包括陜西山西交界的黃河壺口瀑布、云南梅里雪山等景區,紛紛曝出“筑墻擋景”遭旅游者投訴的新聞。眾多景區“筑墻擋景”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面對輿論指責,相關景區是否已啟動整改措施?對于既堵人心又堵客流的“擋景墻”,有無拆除的時間表?地方政府如何有效破除“筑墻擋景”這一旅游亂象?上游新聞根據公開報道進行了梳理。
(資料圖)
吐槽:多個景區“筑墻擋景”被曝光
梅里雪山國道旁建圍墻,要看全貌請買票
近日,一則關于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梅里雪山國家公園附近214國道旁修建圍墻的新聞,引起廣泛爭議。
▲214國道旁的圍墻。圖片來源/網絡視頻截圖
公開報道顯示,這些圍墻擋住了游客原本在公路邊就能欣賞到梅里雪山全貌的機會,游客只能付費買票才能進入景區修建的觀景平臺賞景。
“過去遠遠就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現在一眼望去只有一堵堵圍墻,大煞風景。”剛從云南旅游回來的張澤說,圍墻很長,正常情況下絕對看不到圍墻內的風光。
更讓張澤感嘆的是,如果游客想要借助無人機一睹雪山真容,抬眼就會看到一塊警示牌,上面寫著“此區域禁止放飛無人機”??梢哉f,為了防止游客“偷窺”,景區建立起了一道全方位無死角的“立體封鎖線”。
張澤說,在川藏各地隨處可見的雪山風光,不明白為何到了這里就被圍起來,不讓看。
黃河壺口瀑布壯觀景色,被圍墻遮得嚴嚴實實
今年五一假期,黃河壺口瀑布沿途公路被有關方面砌墻圍擋的新聞,曾引發過輿論關注與批評。
壺口瀑布景區,為山西、陜西兩省共有景區。因景區面積龐大,無論身處陜西還是山西,只要沿著毗鄰壺口主景區的路段通行,都能觀賞到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色。但據多名旅游者反映:不管是壺口瀑布山西側,還是陜西側的道路,如今都被圍墻隔擋得嚴嚴實實。不少網友調侃:“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進家門看望母親,難道還需要先買張門票?”
▲黃河壺口瀑布沿途公路有砌墻圍擋,完全看不見黃河的壯麗景色。圖片來源/網絡
陜西延安市宜川縣文旅局工作人員稱,修建圍墻初衷是為保證游客安全。宜川縣黃河壺口瀑布景區管理局回應,該段公路此前屢次發生落石砸中逗留車輛,2011年修建擋墻,2019年加長加高,之后再未發生安全問題。山西省臨汾市文旅局回應,壺口瀑布景區正在內部擴建,出于安全考慮,在部分路段外圍修建了圍墻,并非為防止游客偷窺景色。
對于兩地官方“出于安全考慮”的說法,網友們似乎并不買賬,紛紛提出質疑:“弄個矮矮的防撞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何偏偏弄一堵高墻?”還有報道特別提到,景區范圍外的落石路段對側,并未修建擋墻。
青海湖環湖360公里,全用鐵絲網圍起來
隨著部分景區“筑墻擋景”被曝光,青海湖環湖360公里圍上鐵絲網的事情,也引起公眾關注。有游客表示,此前任何一條路都能通到湖邊,但現在只保留了二郎劍景區和仙女湖景區兩條路。
▲網友吐槽“青海湖加圍欄”。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除了官方景區,沒有一條路能夠走到青海湖水邊。”“圍欄后路離湖太遠,沒有了曾經可以進去的小門,自駕停車遠眺也沒戲了?!边@些視頻被發到社交平臺后,各種納悶不解的聲音,不一而足。
青海湖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青海湖周邊圍欄已經存在多年,之前部分牧民為招攬游客私自打開通道,游客車輛容易碾壓草場造成生態破壞。這類旅游亂象曝光后,2022年當地政府開始了整治工作。
有觀點認為,青海湖加圍欄顯然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有網友質疑,超長超高的圍欄一是維護成本過高,二來上面鐵絲也有可能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
回應:有的立即整改有的含糊其辭
據新華社6月27日消息,近期,有網民反映云南梅里雪山飛來寺景點、金沙江大灣景點在國道旁修建圍墻,游客無法在公路上欣賞景觀的情況,梅里雪山景區運營企業6月26日表示,誠懇抓好整改工作,對兩個景點實行免費開放。6月27日,梅里雪山國家公園景區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不清楚相關景點具體免費到什么時候。至于圍墻何時拆除,目前沒有接到相關的工作通知。
針對黃河壺口瀑布景區“筑墻擋景”一事,5月1日,延安市文旅局向媒體表示,已經就圍擋問題向當地文旅局、陜旅集團等方面提出整改意見。宜川縣黃河壺口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表示,針對網友反映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不斷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懇請廣大游客朋友們繼續監督和支持工作。
6月14日,針對網上“圍湖傳言”和網友質疑,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工作人員稱,游客直接開車進入核心景區,車輛碾壓草場后,恢復過程比較漫長。“湖邊整個生態環境是比較脆弱的,所以要重點保護它?!碑數亟谧隽舜罅抗ぷ鳎瑢皡^景點功能、設施進行升級,“還專門劃定了親水區域,游客購票后可以在幾個景點進行清水活動?!睋私?,青海湖周邊之前開放的有二郎劍、鳥島、沙島和仙女灣4個景區,門票均為90元。游客購票后就可以進入核心景區親水、觀鳥打卡。
探因:“筑墻擋景”背后是門票思維作祟
新華社時評認為,“不管基于什么說法(原因),這種‘筑墻擋景’行為似有短視之嫌,說到底還是靠山吃山的門票思維作祟?!?/p>
▲新華社發表時評文章,批評“筑墻擋景”。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曾在某市旅游局擔任領導職務的劉長(化名)說,從企業角度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肯定會想方設法創收,門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收益,各地“筑墻”行為自然難以杜絕?!半m然各地都在討論減少對門票經濟的依賴。但實際上,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門票的確會對當地旅游收益產生影響。”他提到,某些景區雖然沒有建圍欄,卻不是因為不想建,而是沒必要,因為大部分景點只有進景區才能看到。
“如果你在景區外就能看到好風光,你會選擇買票嗎?”在劉長看來,一些旅游收益模式比較單一的地方,這種門票損失是當地無法忍受的虧損。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特聘專家王笑宇表示,表面看“筑墻擋景”,是行政配置資源的滯后思維模式,以及短視的資源變現的投機行為,而底層邏輯則是景區開發及運營主體創新意識不足、創新能力匱乏,缺少市場配置資源的專業能力。他說,我國經濟發展對文旅市場提出了新要求,即觀光旅游品質化,休閑度假旅游主題化、體驗化、多元化。傳統景區因為意識不足、能力缺失,行政配置資源邏輯依舊,就造成了產品單一、體驗缺失,又強化短期資源變現,就出現了這些違背市場的行為。
至于各地景區外修筑的圍墻、圍擋等最終能否拆除,劉長直言“難說”。他認為,一些地方由于景區經營權和自主權已經被一并轉讓,兼之背后成因復雜,很難“一拆了事”。
出路:破除門票經濟,樹立大旅游觀大風景觀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副教授于海波表示,當代游客的旅游需求重點之一是情緒和情感消費,“景區高墻遮擋的是風景,隔開的是人心”。于海波認為,口碑是區域旅游發展的生命線。高墻極大破壞周邊大地景觀完整性,需要整改。更重要的是對此類事件要防微杜漸,建議景區開發在審批階段就要進行景區建設風貌與大尺度環境景觀協調性的評審論證,同時對途經游客大地景觀觀光權的相應保障也要進行評審論證。
于海波說,自然資源依托的景區門票經濟日漸式微,探尋景區門票經濟的補償、替代、升級方案,勢在必行。
新華社時評也指出,發展旅游業,要算眼前賬,更要算長遠賬。杭州西湖、桂林象鼻山等景點免費開放所帶來的旅游產業化效益,遠遠超過當初門票收入。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發展要義在于聚人氣。那些坐擁得天獨厚自然風光的地方,理應樹立大旅游觀、大風景觀,以人為本、還景于民,將旅游產業鏈條做大,依靠完善的配套設施、豐富的產品供給、優質的服務吸引并留住游客,還湖于民,還景于民。
上游新聞綜合新華社、春城晚報、紅星新聞、瀟湘晨報、中國新聞周刊、封面新聞等
編輯:朱亮
責編:王蓉 官毅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