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商澤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為了促進基層建設,政府對人才的選拔出臺了相應舉措,設立中專便是其中之一。對于當時的絕大數學生而言,考上中專意味著畢業后有“鐵飯碗”和干部身份。
1991年7月,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高級職業中學(以下簡稱南陵縣職高)1988級工民建筑專業的40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按規定應由國家計劃分配。但時隔一個月,卻被告知他們所就讀的是鄉鎮企業中專班(以下簡稱鄉企班),國家不包分配,畢業后由各鄉鎮企業進行聘用,屬于集體所有制企業工人身份。
(相關資料圖)
由于在計劃經濟時代,從業人員一般分為工人、農民、干部等,干部身份享受包分配待遇。所以突如其來的消息令該屆畢業生難以接受。30年間,伍金根、何道松等人多次向各級政府進行反映,但得到的回復始終是因為他們屬于鄉企班,不屬于國家干部身份。至于當年的自費走讀中專班轉為鄉企班,始終沒有正面回應。
這背后是由哪些因素導致?在潮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其中與當時相關部門或存在文件政策傳達不及時、安排部署不落地、推進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有關。
省計劃委開學前下發的文件
學校直至三年后仍未收到
根據相關文件表示,自費走讀中專學生畢業后由國家計劃分配,可到多個部門工作。而鄉企班學生畢業后,國家不包分配,只能進鄉鎮企業工作,屬于集體所有制企業工人身份。
南陵縣職高1988級工民建專業畢業生伍金根向記者回憶道,畢業后,政府要求他們到鄉鎮企業上班,理由是他們屬于鄉企班畢業生,但大家均不認可這一說法。“我們班共40名同學,其中南陵縣籍30人,我們在報名時并不知道有鄉企班的存在,錄取通知書中也注明我們屬于自費走讀中專。”
《新生錄取通知書》。圖源:受訪者供圖
伍金根和同學就該情況向南陵縣相關部門反映后,工作人員向他們出示了1988年7月30日蕪湖市計劃委員會關于轉發《關于舉辦鄉鎮企業中專班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文件。附件內容顯示,南陵縣職高工民建筑專業為鄉鎮企業中專班。同時,該份文件要求抄送至各縣縣委辦。
蕪湖市計劃委員會關于轉發《關于舉辦鄉鎮企業中專班有關問題的通知》。圖源:受訪者供圖
但后來伍金根等人得知,1988年5月20日安徽省計劃委員會就下發了上述文件,南陵縣計劃委員會于同年7月18日進行了批閱。“縣級政府部門收到文件的時間都不相同,而且在收到文件后,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傳達,是否存在失職?因為據我們了解,南陵縣職高的教師對此文件是不知情的。”
政府相關部門答復。圖源:受訪者供圖
南陵縣職高的一位原領導干部張濤(化名)向潮新聞記者透露,1988年暑期,他從南陵縣一初中調至南陵縣職高工作,伍金根是他學生。“在兩所學校工作期間,我均未收到過有關鄉企班的文件。學校在招生宣傳時,講的也是過去的國家政策。班級亦是按照自費走讀中專班的標準配備的。”張濤說,在得知伍金根等人必須到鄉鎮企業工作時,所有老師都感到很驚訝,因為該中專班前三屆畢業生均被分配至機關單位工作,屬于國家干部身份。
1991年7月起,張濤多次到安徽省教育廳、蕪湖市教育局試圖查看這份文件,“省教育廳只有關于鄉企班的一些資料,文件最終是在縣計劃委員會找到的。”張濤指出,當時的縣教育局是不知道這份文件的。
時任1988級工民建筑班的班主任汪老師也指出這其中或許存在諸多問題,“該屆中專班在1988年8月14日就完成了新生錄取審批工作,但據我后來所知,縣里拿到南陵縣職高工民建筑專業為鄉鎮企業中專班的文件時,應該是8月24日,時間對不上。而且鄉企班的辦學經費由鄉鎮企業局負責多方籌建,這屆學生都是繳納了學費,這也說不通。”。
除此之外,伍金根向記者提供了南陵縣鄉鎮企業局和勞動局在1994年發布的文件,其中有寫:南陵縣于1989年才首次鄉企招生。“如果我們班是鄉企班,那就證明南陵縣早在1988年就已經開始招收鄉企中專生,這份規定存在事實性錯誤”。
南陵縣鄉鎮企業局和勞動局在1994年發布的文件。圖源:受訪者供圖
在鄉鎮機關工作時間長于企業
究竟是“國家干部”還是“集體工人”
1991年10月,有關部門承諾,1988級工民建筑專業畢業生屬于干部身份。伍金根等30余名畢業生來到鄉鎮企業工作。
在南陵縣九連鄉罐頭廠工作了近半年時間后,伍金根被調入九連鄉政府從事統計工作,此后還當過鄉政府辦公室秘書。“從1992年4月調入鄉政府工作后,我輪換過多個部門,直到1999年12月被派至農工商總公司任出納統計員。我待在企業的時間很短,主要是在政府部門上班。”伍金根說。
和伍金根一樣,他的同學們雖進入鄉鎮企業工作,但在企業實際上班的時間都較短,沒過多久都被調入各鄉鎮機關工作。
“畢業后,我被安排到奚灘鄉農資公司宋橋店工作,不到3個月就接到時任奚灘鄉常務副鄉長何興保的通知,讓我到鄉聯防隊報到。”伍金根的同學何道松向記者介紹,因表現較好,他在1996年還被鄉政府任命為公路站副站長。
雖然同樣在政府機關單位工作,但伍金根和何道松等人的工資待遇卻和其他同事有較大差距。“1991年我剛到鄉政府上班時工資只有50元,國家干部身份的同事工資是110元,說明我們還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工人身份。”伍金根表示,他們這批畢業生應屬于國家干部身份,1996年前后,南陵縣人事局也曾多次發文明確多名同學的國家干部身份,但從未享受應有待遇。對此,張濤也予以證實,當年省市相關部門曾承認91屆中專班畢業生的國家干部身份,“一年見習期后,縣人事局應該都給他們發了轉干文件。”
“因為我們這批畢業生的行政關系和檔案工資都存放在鄉鎮人民政府,所以我多次拿著人事局的文件去找鄉長和書記,但他們都只在文件上寫了‘閱’,從此沒有下文。”談起此事,伍金根的眼神中充滿無奈。
1994年,南陵縣開始實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黨政機關工作的行政編制在崗人員登記為公務員,在事業單位工作的事業編制在崗人員則實行崗位管理,安徽省所有企業在1996年年底基本上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在內部取消干部、工人身份界限。
不出意料,改制后伍金根等人被列為企業職工,他們認為這其中存在問題,“首先,1997年,我們班仍有同學收到明確為國家干部的文件。其次,我們實際一直在鄉鎮機關工作,工資由行政機關發放,檔案關系也在鄉鎮,難道不屬于行政編制在崗人員嗎?”伍金根向記者透露,他們班中有三名同學被登記為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在崗人員,其中一名現在已經是南陵縣科級干部。
明確為國家干部身份批復。圖源:受訪者供圖
隨著鄉鎮機構的不斷改革,2002年7月伍金根下崗了,“鄉鎮領導給的理由是我沒有編制,所以強行讓我下崗,沒有絲毫的經濟補償。”據伍金根統計,像他這樣情況的同班同學多達17人,其余大部分同學也因為各種原因選擇從原單位離開。
多部門未給予明確態度
“歷史遺留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下崗后,91屆中專班大部分畢業生如今的生活普遍比較困難。一直以來,他們都希望南陵縣政府能夠對“自費走讀中專班”突然變為“鄉鎮企業中專班”且市縣教育部門都不知情一事,給予解釋。如果政府的確存在問題,則應補償他們當年應享受的待遇。
南陵縣科級干部陳忠兵一直以來都有參與處理“1991屆南陵縣職高中專班畢業生來訪”一事,潮新聞記者向其了解相關情況。
“縣里多次與該屆畢業生進行過解釋,他們是鄉企班,屬于集體工人身份。”陳忠兵告訴記者,何道松等人曾在鄉鎮多個部門工作的情況,是領導對他們能力的一種認可,認為他們可以勝任某方面工作,并不意味著他們能享受職級待遇或身份。
面對身份問題,南陵縣人社局局長強娟在查閱文件后,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對于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學生,無論分到哪里,在一年的見習期后,均可報同級人事部門批準認定為干部身份,并非只有機關事業單位才有干部。”
當記者提到該屆畢業生在人事制度及鄉鎮機構改革后是否可以按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編制享受待遇時,陳忠兵說,“當時的國家干部身份和現在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在崗人員是兩個時代的產物,名詞中包含的內涵也不完全相同。”其承認,以往國家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在性質、待遇上肯定有所差別。但他也強調,改制階段,即使是國家干部身份也并不意味著就能進體制內,享受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待遇,肯定是根據當時政策有所區分。
強娟亦表示,自1994年開始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以來,無論是企業干部還是工人都被統稱為企業職工。“我們應處在歷史角度去分析當時的情況,從現在的角度去理解國家干部身份就一定享受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編制待遇是不合理的。”
雖然陳忠兵和強娟都對91屆中專班畢業生身份及待遇問題作出解釋,但是“自費走讀中專班”突然變為“鄉企班”始終無人回應。
21日下午,潮新聞記者多次撥打南陵縣教育局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潮新聞記者將持續關注此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