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早羽
最近幾年一直掙扎在“缺錢”困局中的華誼兄弟,這次又拿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資料圖】
在5月17日的公告上,深交所要求華誼兄弟針對連年虧損和股權質押等財務情況進行說明。
是的,曾經的“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已經到了如今的地步。
華誼兄弟2022年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71.24%,營業利潤虧損9.8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03%。
華誼兄弟2022年股市年報/圖源:百度股市通
值得注意的另外一個數據是股權質押比例。華誼兄弟的實際控制人王忠軍和王忠磊兩人合計持有16.51%的公司股份,但已經質押了其持有股份的99.91%。而一般來說,股權質押的警戒線為60%。
這樣的清倉式質押容易引發股民的懷疑——或是大股東清倉套現跑路,或是大股東正因緊張的資金鏈而不得不以過度質押,換取運轉資金。
如果說,影視行業的其他公司都在經歷影視寒冬,似乎華誼兄弟正在經歷冰河世紀——這已經是華誼兄弟虧損的第五個年頭。根據企查查數據,五年里,華誼兄弟的凈利潤累計共虧損了約72.43億元。
不過,華誼兄弟需要面對的危機還有一個。
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3月7日 ,王忠軍和王忠磊兄弟倆已經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38億元左右。
王忠軍和王忠磊已列為被執行人/圖源:天眼查
如今,華誼兄弟的市值也只剩下81億元左右。根據同花順數據,同期傳媒行業平均市值在119億元左右。也就是說,華誼兄弟已經落后于平均水平。
誰還記得,2015年時華誼兄弟正意氣風發,預備沖擊千億市值?
01
影視公司,去影視化
華誼兄弟早已危機四伏。畢竟,這也不是王氏兄弟第一次收到深交所的質詢,也不是第一次被執行了。
同樣的事情曾在2021年上演。當年5月,王忠軍和王忠磊就已經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涉案金額達3億元;而下半年,深交所就發出問詢函,要求華誼兄弟說明其經營風險。
曾在16家國營電影廠之間殺出重圍并站穩腳跟的華誼兄弟到底何至于此?
事情還得從2014年說起。
這一年,是華誼兄弟成立的20周年,也是華誼兄弟的頂峰之時。當時的華誼,還是能夠吸引到阿里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等公司入股的行業龍頭。
再回憶起20周年慶典時眾星云集的場面,現在的王忠軍或許會后悔當時的決定。
華誼兄弟20周年慶典現場(左5、6分別為:王忠磊、王忠軍)/圖源:視覺中國
在當年6月的慶典上,王忠軍正式宣布了華誼兄弟“去電影化”的發展方向,并就此建立起了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三大板塊。
不過,在正式宣布之前華誼兄弟就已經開始了在影視行業之外的南征北戰,業務涉及范圍擴大到游戲、互聯網技術等領域。從2022年的財報數據來看,長期股權投資占華誼兄弟總資產的比例也達到第一,為30.68%。
可能,問題就出在這里。
在那幾年里,華誼兄弟四處并購。
而在這數十個并購案中,最惹人矚目的還是2015年對東陽浩瀚和東陽美拉兩家公司的高溢價收購——東陽浩瀚在被收購前一天才剛剛成立,而東陽美拉被收購時凈資產為負。
公告中,華誼兄弟以7.56億元收購了當時凈資產僅有1000萬的東陽浩瀚70%的股權,溢價超百倍。而東陽美拉這邊,華誼兄弟則花了10.5億元以投資認購70%的股份。
華誼兄弟為何情愿為這兩個公司豪擲千金?
這兩個公司的股東表,或許能給這樣的行為一個解釋。
東陽浩瀚不乏李晨、Angelababy、鄭愷、馮紹峰等明星股東,而這些明星當年正因綜藝節目爆紅。認購70%的股份或有與旗下藝人“雙贏”的想法。
東陽浩瀚股東信息/圖源:企查查
東陽美拉則是馮小剛控股,認購東陽美拉的股份更像是為了深度綁定馮小剛。
畢竟,在收購案之前近十年,華誼兄弟幾乎是靠著與馮小剛的合作才闖出一片天地。在多次采訪中,王忠軍也承認過馮小剛對華誼兄弟的重要性。
且在過去幾年中,原華誼兄弟旗下藝人、電影制作人已經出走無數。此刻的華誼兄弟,需要緊緊拉住馮小剛,以支撐其主營的影視業務。
但東陽浩瀚和東陽美拉多次沒有完成對賭協議中應完成的業績。
而高溢價收購帶給華誼兄弟的,反而是財報中連年的巨額商譽減值。比如2022年的財報就顯示,華誼兄弟的商譽減值已經超過了15億元。
不過最燒錢的項目,還是實景娛樂。
那時的華誼兄弟誓要做中國的迪士尼,于是投資建起了各式各樣的電影小鎮和電影世界。到2018年,華誼兄弟已經簽約了18個實景娛樂項目。
而在2018年蘇州電影世界的開園儀式上,王忠軍曾透露過,為打造這一個主題樂園,華誼兄弟就花了35億元。
江蘇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圖源:視覺中國
但是實景娛樂項目也沒有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少收益。
在2022年華誼兄弟的財報中,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盈利已經降到1132萬元,對整體營業收入的貢獻率只有2.81%。即使是在該板塊盈利最多的2017年,其盈利金額也只達到了2.58億元左右,占總營業收入比重僅為6.56%。
實際上,即使華誼兄弟想要多元化自身的營收路徑,但這么多年來高投入的實景娛樂項目收效甚微,影視娛樂板塊依然占據著其營收大頭。
等到王氏兄弟反應過來,預備回歸影視主業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02
“我什么都可以賣掉”
2018年,是華誼兄弟的另一個轉折點。
《手機2》引發的查稅風暴,對電影主控方華誼兄弟造成了巨大打擊,公司本就緊張的資金鏈面對更加緊迫的形勢。而這部電影,至今都沒有上映。且當年,華誼兄弟沒有押中一部爆款電影。
《手機2》概念海報/圖源:豆瓣
黑天鵝事件帶來的沖擊最終也表現在了華誼兄弟2018年的財務報表上——公司迎來了上市十年以來的首次虧損,且是巨額虧損,年度總營收同比下降1000.4%。
不過,這僅是華誼兄弟虧損的開始。盡管2019年,已經缺席當年春節檔的王忠軍和王忠磊兩兄弟終于決定回歸影視主業。
在2019年的調研會上,王忠軍在反思2018年業績時提到,主營業務低迷是華誼兄弟需要解決的一個痛點,并提出“2019年華誼兄弟發展的一個方向就是資產處置,逐步剝離與電影、實景關聯較弱的業務與資產以回籠資金”。
王忠軍的這番表態本是宣布華誼兄弟回歸影視的沖鋒號,但華誼兄弟卻沒有攻下這塊熟悉的影視高地。
馮小剛2019年新作《只有蕓知道》的票房表現不佳,被寄予厚望的《八佰》也一波三折,遲遲未能定檔,2020年才成功上映。根據財報,2019年影視娛樂板塊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2.93%。
這時,華誼兄弟的窘境也可以從王忠軍賣畫的舉動觀察到。
王忠軍在活動現場回應賣畫/圖源:新浪新聞
在2019年8月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峰會上,熱愛收藏的王忠軍提到自己正在賣畫以周轉資金,“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么都可以賣掉,這個沒有什么丟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誼兄弟遠離影視的那幾年里,與華誼兄弟競爭的其他影視公司,光線傳媒、阿里影視則已經迎頭趕上,在市場中瓜分走一定的乃至超過華誼兄弟的份額。
于是,在2019年之后,秉持著老套路又流失了許多簽約藝人的華誼兄弟盡管推出了多部作品,但大多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遇冷,并不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反而,走進了電影院的觀眾更稱華誼兄弟的電影質量不佳。
并且,疫情所帶來的行業低迷也極大地沖擊了華誼兄弟在主業上的“沖鋒”。
2022年的財報展示了華誼兄弟在影視主業上的疲態——2022年其影視娛樂板塊的毛利率已經為-19.69%,該板塊的營業收入同比也下滑71.83%。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忠軍和王忠磊兩人不得不四處“找錢”。
借貸也好、變賣資產也好、股權質押也好、固定資產抵押也好,如果沒辦法從業務上得到維持資金鏈所需的資金,那么華誼兄弟只好采取其他措施籌集資金。
這也是王忠軍、王忠磊質押股份比例遠高于60%警戒線的原因之一。
2020年到2022年兩年間,華誼兄弟曾多次與民生銀行簽署貸款展期協議,以延長2019年1月時從銀行處借得的7億元授信的還款期限;
華誼兄弟貸款展期協議/圖源:深交所
無獨有偶,2017年從天津銀行處得到的3億元授信,也被華誼兄弟因無力償還而一再延長還款期限。
2022年的財報顯示,華誼兄弟已經將東陽美拉70%的股權、銀漢科技23.25%的股權以及新圣堂影業(天津)58%的股權進行質押,以從各處獲得貸款。
固定資產也不例外。華誼兄弟已經把??诘娜鬃杂蟹慨a以及旗下兩個子公司的自有房產,全部抵押出去,共計獲得21億貸款。
與此同時,王忠軍和王忠磊兩人正在減持自己手中的公司股份套現,甚至其違規減持行為還在2022年被深交所予以通報批評。
王忠軍和王忠磊被深交所予以通報批評/圖源:天眼查
但在5月23日的2022年度報告說明會中,華誼兄弟方面稱減持所獲得的資金是為了償還股票質押融資,并且強調公司仍儲備有豐富的項目,希望安撫投資者的不安情緒。
只不過,面對華誼兄弟的窘況,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并不是一場說明會就能挽回的。
如果對比2021年和2022年的財報就能夠發現,本為第二大股東的騰訊已經將其持有華誼兄弟的股份比例降至1%。說不準騰訊與華誼兄弟的多年合作就將止步。
那么,再繼續虧損下去,一直在退市邊緣徘徊的華誼兄弟還能挺住嗎?
編輯 | 江江
值班編輯|煎尼
排版 | 餅餅 菲菲
關注南風窗,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