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紀雙城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燕東海環球時報記者王佳琳】英國商業和貿易部國務大臣多米尼克·約翰遜8日抵達香港,展開為期2天的訪問。路透社稱,這是五年來英國高級官員首次正式訪問香港。不過,英國國內有些人卻對約翰遜的香港之行頗有微詞,認為這是向中國“卑躬屈膝”。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的英國一直在所謂安全意識及市場規律之間搖擺,因此約翰遜此次訪港可以視作英國鐘擺效應的一個回擺,也屬于一個試探動作。至于未來中英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需看英國實際的行動。
英國貿易大臣多米尼克·約翰遜 資料圖
據路透社報道,約翰遜8日發推文稱,他此次訪港是為了促進英國成為香港投資和貿易的主要目的地。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均與約翰遜有過會晤。在會晤中,許正宇歡迎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個經濟體到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掘及拓展商機,并表示各個領域的合作都不應該受政治因素阻礙。他強調,香港回歸后,英方在《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權利及義務已全部履行完畢,英方對香港并無主權、治權及監督權,不存在任何所謂“責任”。
香港《南華早報》9日刊登了約翰遜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香港的成功和經濟實力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高度自治”。繁榮的香港對中國、英國和世界都有好處。英國政府已確定了一個對中國一致、連貫和穩健的政策方向,將繼續與中國和中國香港保持積極和建設性的接觸,因為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不過,他在行前講話和文中都揚言,英國不會對香港“自由受損”視而不見。
對于英國官員訪港一事,香港特首李家超9日表示,歡迎任何國家官員來港交流。他同時指出,有些國家出于政治因素,做出一些舉動來滿足自身政治利益,希望大家能實事求是,合作推動好政策,讓雙方關系循著正途發展。
約翰遜訪港招致英國保守黨人的非議。前保守黨領袖鄧肯·史密斯批評約翰遜的香港之行“令人難堪”,并稱“這是‘跪地磕頭’工程”。但同時積極的聲音亦在英國占據重要地位。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上月借出席倫敦金融城復活節慶祝活動晚宴的機會,呼吁與中國建立“穩健和建設性”的新型雙邊關系,而非在一場所謂的“新冷戰”中孤立中國。衛生大臣尼爾·奧布賴恩則認為,在保持警惕的同時,保持與中國的外交關系非常重要。“我喜歡我們總是和他們交談。就像蘇聯存在時我們所做的那樣,我們必須繼續與他們對話。”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朔1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約翰遜到訪香港正是克萊弗利表態的后續。英國看到整個歐洲都在與中國走近,自己也不甘落后。王朔說,歐洲很多國家都有內部政治分化的狀況,而英國政黨分裂斗爭則表現得更為激烈,在各自背后利益的驅使之下,“中國問題”變成了炒作工具。對華合作派希望英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而親美派也有自己的利益。目前,英國對華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較為成熟的戰略思維,所以經常還在“對手”與“伙伴”的身份上搖擺。
王朔表示,中英之間的關系務實性較強,貿易投資合作空間非常大,且競爭關系非常少,雙方有不錯的合作前景。但英國在“脫歐”之后,更加依賴美國,已經被美國綁在圍堵中國的戰車上。所以在未來,還會有聲音推動中英合作,中國只要有機會,英國還會來,但這種正常的經貿活動一定會受到泛政治化的反復影響,不斷受到中美之間政治關系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