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指出,據研究,中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那么,我國人均壽命68.7歲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這反映了什么呢?
一、我國人均壽命68.7歲是怎么回事?
11月1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指出,當前,中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他說,中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據研究,中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
當天,國家衛健委就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王海東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為解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關于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性文件。
二、我國人均壽命68.7歲這反映了什么?
反應了對老年人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日前,國家衛健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要認真總結安寧療護試點經驗,穩步擴大試點。此外,營利性醫療機構可自行確定安寧療護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
《意見》按照老年人健康特點和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圍繞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六個環節,提出了具體工作任務。
要根據醫療機構的功能和定位,推動相應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選擇”的原則開展安寧療護服務,開設安寧療護病區或床位,有條件的地方可建設安寧療護中心,加快安寧療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此外,要積極開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探索建立機構、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暢通合理的轉診制度。制定安寧療護進入和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