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工程材料含有兩相或更多相,從而改善其特性和性能。這些兩相材料的微觀結構中通常會嵌入包裹體(稱為析出物)。合金是兩種或更多種金屬的組合,適合多種應用,如汽車中使用的輕量化合金。受益于嵌入的析出物,合金具有很好的機械性能。然而,平均析出物的大小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一過程被稱為粗化),導致具有納米級析出物的微結構性能下降。
(圖片來源: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據外媒報道,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穩定合金中納米級析出物的新途徑。
(資料圖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Pascal Bellon、博士后研究員Gabriel Bouobda Moladje及其合作者表明,通過非平衡過程可以阻止析出物粗化,從而產生穩定的納米結構。
Bellon表示:“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結構中擁有納米級的包裹體,實際上對材料非常有利。挑戰在于,這些小顆粒自發地想要變大?!?/p>
把這想象成做意大利面:當在沸水中加入油時,剛加入和攪拌時油滴可能很小,如果停止攪拌,油滴就會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油滴。這就是粗化過程。Bellon表示:“如果我們對小尺度物體的分布感興趣,必須與物體變粗的自然趨勢作斗爭?!?/p>
該團隊使用計算模型來探討受到輻照(一種非平衡力)時在材料不同晶體之間的域(稱為晶界)形成的析出物。在平衡環境中,力是平衡的,并且材料不會出現凈變化。然而,在大多數應用中,硬質材料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例如輻照,甚至是攪拌。因此,了解析出物在這種非平衡環境中如何演化非常重要。
Bellon表示:“我們對受到高能粒子輻照的合金特別感興趣,如用于核應用的材料。用于太空的材料也是如此,會受到宇宙射線的轟擊。這項研究專門探討一種鋁和銻的模型合金。”
在鋁和銻的合金中,銻會形成析出物,如同油在水中形成油滴。研究人員發現,如同預期,當受到輻照時,在晶界處會形成析出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析出物不會粗化并繼續生長,而是在達到一定尺寸后停止,這被稱為抑制粗化行為。
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其他材料系統。在這些系統中,物種的傳輸起著重要作用,例如電池中電極之間的離子物種傳輸。在電池材料中,存在小析出物是有利的,因為大析出物會對材料產生很大的應力。在這種情況下,抑制粗化是有益的。
研究人員計劃對這些結果進行實驗驗證。Bellon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將建模、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同時利用材料研究實驗室的所有工具,對計算機模擬預測值進行實驗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