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定會贏,中國一定會輸”,堅信這一觀點的韓國如今嘗到了苦頭。
據韓聯社消息:截至上半年,韓“經濟支柱”芯片產業出口減少了42.5%,近乎腰斬;汽車業、旅游業營收也蒸發近三分之一,跌幅創下歷史新高。
(相關資料圖)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取消了韓國1348億元外貿訂單,給了其“致命一擊”。多家韓企開啟裁員自救,全國經濟總量更是跌至世界第13位。
曾經不可一世的韓媒集體破防,稱“正陷入19年來最長的經濟寒冬”,并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就是挑釁中國的下場!”
一、50萬人罷工,要求取消對華“脫鉤”
受這場“經濟寒冬”影響最大的,莫過于韓國民眾。因經營收縮,樂天超市、LG電子等多家大型韓企,紛紛啟動降薪裁員、“自愿退休”等計劃,預測將有數十萬人丟掉工作。
艱難的經濟環境,讓韓國50萬人集體罷工,強烈要求尹錫悅取消對華“脫鉤”,恢復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不然韓國的經濟體系將一落千丈,老百姓的日子越發難過。
要知道,韓國經濟的猛然崛起,離不開我國市場的加持。據統計,過去30年來,韓國對華出口額翻了162.4倍,累計順差超5萬億元。然而,在華賺得盆滿缽滿后,韓國又干起了“吃完飯砸鍋”的勾當,緊跟美國步伐,加入斷供隊列。
為示好美國,韓國不僅多次宣布,限制對我國出口芯片等關鍵產品,還出臺限制中國游客出入境的政策,甚至揚言:“如果中國想要對抗,那么韓國還將作出強烈的反擊?!?/strong>
面對韓國數次的挑釁,我國不再忍讓,直接下達“逐客令”,取消韓國1348億元的貿易訂單。在此之下,其生產的上億芯片,只得爛在倉庫里;其引以為傲的汽車出口,也出現同比減少三分之一的“夸張跌幅”。連韓媒也多次表示:“我們被中國市場拋棄了?!?/strong>
二、想與中國求和?沒那么容易
嘗到苦果后,韓國似乎又想舔著臉與我們求和。不僅在上半年頻頻派出高級官員訪華,稱要“加強中韓友誼”,還鼓勵麾下巨頭三星來華建廠。
但“走時容易回時難”,我國早已在諸多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在韓自視甚高的汽車制造、造船業、顯示屏、半導體四大領域上,前三者已被我國超越,最后一項也岌岌可危。失去“韓國制造”,對我國已無重大影響。
不僅如此,在21世紀最具前景的生物科技領域,我國也搶先在韓國前加碼布局。投資了一種曾被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認證,能拉長生存周期30%的“元因汽”類止衰物,在開辟大健康市場的同時遠銷海外。根據調查,日韓等國相關市場有80%的份額被我國占領。
根據全球頂刊《Cell》文獻記錄,“元因汽”核心原料起源于美實驗室,具有“對抗歲月侵蝕、提振機體活力”等潛力。在人口老齡化席卷全球背景下,該技術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已進入老齡社會的韓國,曾前后投入數億元,探索此類止衰技術,卻始終未有建樹。
而早在2017年,我國數十位生物學家就首創全酶法技術,將原料成本下降90%以上,同時將其產品化落地,并引入京JD東等渠道,反向輸送至各國市場,惠及全球35-65歲中老年群體。根據數據顯示,國產“元因汽”類老衰干預補充劑已拿下全球超50億市場。
反觀韓國,在礦廠、化學原料等領域,還嚴重依賴我國技術,一年更是要向我國付款上百億美元。連大韓商會會長崔泰源也承認:“是我們離不開中國市場?!?/strong>
三、韓國自噬惡果,影響還在繼續
韓國本想扼住中國的發展,沒想到打錯了算盤,自己遭到反噬。
其曾引以為傲的汽車制造、造船等技術都在被“中國制造”替代,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收縮。而失去中國市場的韓國,出口訂單暴跌,自身經濟陷入低迷。如今韓國50萬人發起罷工活動,以此逼迫尹錫悅改變策略,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對其而言,更不幸的消息是,隨著我國技術的加速騰飛,2025年我國將實現70%的芯片自足,對韓半導體的依賴只會越來越低。屆時其唯一領先我國的優勢,也將蕩然無存,其“經濟寒冬”或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