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作者 肖立晟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九方智投首席經濟學家
李梟劍 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
2023年二季度以來,國內經濟復蘇“乍暖還寒”,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出口等數據同比增速均出現下滑,環比表現也弱于往年季節性水平,而CPI、PPI同比增速亦處于低位。近一個月央行接連調降7天逆回購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及一年期、五年期LPR,并于6月末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的額度合計2000億元。同時,央行二季度例會提出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總的來看,在復蘇動能邊際減弱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的重點仍在于“穩增長”,后續政策存在進一步加碼的可能性。
當前外部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掣肘并不強。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韌性持續超預期,而國內尚處于復蘇初期,中美貨幣政策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離岸美元兌人民幣一度由6.7以下貶至7.3附近。不過,外部因素對于貨幣政策的制約可能相對有限:首先,當前美聯儲緊縮周期可能已經接近尾聲,美元再度走強的概率相對較低。其次,中長期來看匯率的定價基礎是經濟基本面的相對強弱。“8.11”匯改以來中美制造業PMI差值與人民幣匯率走勢基本一致,便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貨幣政策的進一步發力對人民幣匯率更多是利好而非利空。最后,當前央行仍有較多工具能夠保障人民幣匯率平穩運行,如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逆周期因子、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參數等。
三季度降準仍然值得期待。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下半年往往是降準置換MLF的重要窗口期。雖然短端利率顯示當前貨幣市場流動性較為寬松,但考慮到降準對于銀行穩定負債結構、降低資金成本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三季度繼續降準的可能性仍在,而幅度或與前幾次相近,即一次性調降25BP。
降息同樣是政策加碼的可選項之一,且5年期LPR的降幅可能更大。當前地產部門仍是中國經濟恢復的主要拖累之一,下調與房貸利率掛鉤的5年期LPR,不僅能夠提升居民的購房意愿,也有助于降低居民的還貸壓力,進而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隨著貸款利率的下調,存款利率有望同步進行調整,此舉不僅可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穩定息差,也能夠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性、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的意愿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