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由Inselspital、伯爾尼大學和伯爾尼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臨床研究表明,卒中和心房顫動患者的抗凝(血液稀釋)可以比指南中先前推薦的更早開始。早期治療可以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而不會增加出血的風險。研究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大約80%的中風是由大腦動脈阻塞(缺血)引起的。其中,高達20%是由心房顫動患者心臟中形成的血凝塊引起的。心房顫動是一種不規則的心律,影響多達 65% 的 <> 歲以上人群。血液稀釋劑,稱為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用于預防心房顫動患者的血栓。
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中風后多久應該開始這種治療。出血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在卒中后的最初幾天可能最高。另一方面,這些藥物的可能益處在最初幾天也可能最大。
缺血性卒中后早期使用 DOAC 安全嗎?
由中風中心,Inselspital,伯爾尼大學醫院和伯爾尼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的國際臨床研究已經進行了討論。ELAN研究(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顫動患者早期與晚期開始直接口服抗凝劑)表明,如果較早開始抗凝劑治療,再次發生卒中事件的幾率可能低于較晚開始治療的幾率。而且不會增加并發癥的風險。
2013年的研究調查了急性缺血性中風和心房顫動患者。這些人是在 2017 年至 2022 年期間在歐洲、中東和亞洲 103 個國家的 15 個不同的卒中單位招募的。根據卒中的大小和位置(即輕度、中度或重度卒中),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比指南中推薦的更早或更晚開始治療。
早發定義為輕度/中度卒中后 48 小時內或嚴重卒中后第 12 至 14 天。遲發定義為輕度卒中后第三至第四天,中度卒中后第六至第七天,或嚴重卒中后第<>至<>天。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研究結果顯示,30天后,早期治療組2.9%的參與者(29人)和晚期治療組4.1%的參與者(41人)發生了上述事件之一。90 d后,兩組之間的事件發生率差異為-1.9%。30.1%的早期治療參與者(4人)和14.2%的晚期治療參與者(5人)在25天后發生新的中風。在兩組中,0.2%的參與者(2人)發生癥狀性腦出血。
“我們的研究為缺血性中風后早期二級預防的共同困境提供了科學證據。鑒于我們的結果,當出于后勤或其他原因需要或需要時,盡早開始治療是有意義的,“來自伯爾尼和巴塞爾大學醫院的研究負責人Urs Fischer教授說。格拉斯哥大學的Jesse Dawson教授強調,該研究還表明,早期血液稀釋只帶來很小的腦出血風險,特別是當治療基于成像選擇時。
下一步,研究人員希望調查ELAN研究參與者的不同亞組的風險和益處是否相似,特別是在受影響更嚴重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