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合同備案可直接線上辦結;13個事項進駐電子政務平臺;多部門聯動讓群眾少跑路……7月12日,記者從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了解到,該局以數據共享為紐帶,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工作,圍繞“一網、一門、一次”服務目標,著力解決影響政務服務效能的痛點,在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方面做出積極有效的探索。
租賃合同備案可直接線上辦結
為了更好地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合肥市打造了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2021年7月,該租賃平臺二期在原有功能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和新增模板開發,增加支付寶、微信快捷登錄通道,提升用戶體驗舒適度,租賃市場信息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我們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二期建立了租賃房源、租賃企業和經紀機構數據庫,平臺將個人、企業、集中式等各類租賃房源納入監管,利用實名認證和房源核驗,確保人、房、產權、委托關系真實。”合肥市房產局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郝星告訴記者,該平臺利用接入的不動產數據庫、公安戶籍庫,對錄入房源自動核驗,生成核驗碼。
除此之外,該平臺還采用實名認證、電子簽章、電子備案等簡化服務手續。對個人手拉手成交的租賃合同,可以直接通過租賃平臺、“合肥住房”手機APP直接線上辦理網簽備案;產權人委托租賃公司、中介機構管理房源的,由租賃公司、中介機構通過管理后臺進行備案,無需產權人本人操作。同時,實行市、區、街、居四級管理,社居委和物業企業網上報送出租房信息,經核實后網簽備案,“我們還開通了數據交換接口,對租賃企業和網絡平臺開放接入,對已出租的房屋實時批量備案。”郝星說道。
該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二期自上線以來,已經核驗房源超14萬套,網簽備案住房租賃合同約12.3萬份,實名注冊個人用戶約15萬,納入管理企業超600家,還成功入選了2021年度合肥智慧城市十大優秀應用案例。
13個事項進駐電子政務平臺
“目前我們共有13個事項進駐了電子政務平臺,很多業務已經實現網上不見面辦理,部分業務最多跑一次辦理。”郝星介紹,該局信息中心以數據共享為紐帶,制定數據共享標準,清理整合數據,建成一網一庫一平臺,即全局一張網、一套數據庫、一個應用平臺,實現局內部數據共享,提升了各部門的辦事效能,通過數據在業務辦理中的流轉和利用,為群眾辦事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務,避免群眾多次、無效的往返。
近年來,合肥市房產局一直不斷推進房產交易納稅登記一窗辦理。“通過系統改造和信息共享,已經實現房產交易、納稅和登記一門一網一窗辦理,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郝星說,該局信息中心還充分利用云計算設備、實名認證、資金支付、電子簽章、密鑰軟件等設備和技術。努力從系統性能、服務功能、便捷程度等方面解決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難、慢、繁的問題。
“近期我們在市數據資源共享平臺上公布了API接口資源,供有房產信息需求的部門申請調用,目前已經有省公積金、市教育局等部門申請了。”郝星介紹,合肥市房產局按數據資源目錄向合肥市大數據中心實時歸集數據,同時在合肥市數據資源共享平臺上公布房產共享資源目錄,供其他部門申請數據共享,使得群眾在其他部門辦事時無需再提供房產類證明。
多部門聯動讓群眾少跑路
如今,合肥房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數據已實現實時共享,“我們創新了數據共享方式,充分利用房產和自規部門信息資源,實現交易和登記數據同城異地容災。”郝星介紹,房產和自規部門雙方各自在本地機房利用對方的同步備份庫實現數據實時共享,解決了群眾在辦理交易和登記過程中重復調檔、收件、等待和多窗口往返等現象,使得交易和登記工作便捷、準確、及時,實現了交易和登記工作的無縫銜接。
在稅務方面,該局信息中心通過政務內網向稅務部門實時推送房產交易信息,交易雙方可直接通過APP網上申報納稅,也可通過大廳窗口掃描合同二維碼辦理納稅,極大地縮短了群眾納稅時間,解決稅務窗口排隊現象。同時,也為近期交易、納稅和登記三窗合一辦理奠定了基礎。
“日常工作中我們會收集土地、規劃、物價、房產、稅務、金融等信息,整合相關數據資源,加強對房地產市場運行環境的監測分析,供政府決策。”郝星坦言,該中心堅持安全保通,提升技術服務,保障信息安全。目前,該中心已與29家銀行實現網絡互通,方便預售資金、存量房資金和維修資金的歸集繳納;與銀聯、徽商銀行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業務開展中,通過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引入第三方金融、支付、信用等服務,方便群眾網上辦事、盡量少跑路。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簡化流程、精簡收件、優化系統和增加服務事項,推出更多的不見面辦理事項,求真務實的提升電子政務服務水平。”郝星說道。(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