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實施“雙減”政策后,為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幫助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避免“退費難”“卷錢跑路”“地下”違法違規等損害家長和學生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南開區教育局向家長作出相關提示。
選擇合規校外培訓機構
家長正確看待校外培訓的作用,切勿盲目跟風,增加孩子校外培訓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對于確有培訓需求的家長,要認真鑒別培訓機構辦學資質,選擇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等證照應在辦學場所顯著位置公示。校外培訓機構應按照辦學許可證審批的培訓項目開展培訓業務。
警惕培訓機構承諾誘導
家長要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實地考察,查看師資信息、價格公示、疫情防控措施等。對于培訓機構以“市五所名師”“清北名師”“命題組專家”“培訓受益人”等為噱頭進行師資承諾,以及強調“提分”“保過”“升學”等夸大效果的保證性承諾,家長不要輕信,更不要迷信。對于各種“充值優惠”“買3個月送3個月”“限時特價課”等繳費誘導,家長不要沖動消費,防止上當受騙。
按照規范時間繳費
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要早于新課開始前1個月繳納費用;按課時收費的,不要早于本門科目剩余20課時或新課開始前1個月繳納費用。嚴格繳費時間跨度,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要一次性繳納或變相繳納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繳納或變相繳納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周期收費和按課時收費同時進行的,須選擇繳費時段較短的方式,不得變相超過3個月。超過時長和課時量繳費的,存在巨大風險。
通過合規路徑繳費
為了保護家長和學生的合法權益,校外培訓機構建立了唯一的預收費賬戶并托管銀行簽訂托管協議,將預收費全部存入簽約的銀行托管賬戶,校外培訓機構必須通過銀行下發的專屬二維碼進行收費。校外培訓機構必須將學費托管專用賬戶信息(開戶單位名稱、地址和聯系電話、開戶行、開戶賬號等)在機構辦學場所、網站等顯著位置,以及機構所在地政府網站進行公示。家長通過手機掃取唯一“二維碼”的方式進入平臺,完成用戶注冊、選擇機構及課程、繳納培訓費用和課程簽到等環節。家長要樹立風險意識,務必通過預收費托管賬戶繳納費用,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簽訂規范培訓合同
家長為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要簽訂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制定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合同主體要與機構營業執照名稱相一致。培訓合同、繳費發票等消費憑證內載明的預收費托管專用賬戶信息必須與機構、政府公示的預收費托管專用賬戶信息完全一致。合同中要明確培訓內容、培訓期限、時間安排、收費金額、退費辦法、違約責任等。家長要逐項逐條審閱確認,規避“霸王”條款,待簽訂合同后予以付款,并索要正規發票或收據。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刷卡單據、交費票據等資料,以作維權憑據。(記者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