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2023中國互聯網發展座談會暨中國互聯網協會新春茶話會在京召開。
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中國電信(行情601728,診股)邵廣祿,百度李彥宏、滴滴程維、奇安信(行情688561,診股)齊向東、搜狐張朝陽、騰訊馬化騰、網易丁磊、新華網(行情603888,診股)申江嬰、小米雷軍、亞信田溯寧、用友王文京等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重點圍繞數實融合、科技創新、網絡安全、平臺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
會議強調,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推進5G、千兆光網、數據中心建設升級,推動我國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等方向加速演進。
同時,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6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前沿技術加速突破,加快推進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互聯網行業整體實力全球領先
會議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行業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行業整體實力全球領先,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融合賦能效應日漸凸顯,網絡普惠服務走深走實,為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隨著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涌現,5G成為拉動新型信息消費的重要動力。工信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春節期間,5G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增勢突出,同比增長103%,在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中占比超四成。
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部署,為5G有效拉動信息消費提供了堅實基礎。據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介紹,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231.2萬個,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持續深化地級市城區覆蓋的同時,逐步按需向鄉鎮和農村地區延伸;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16.4個,比上年末提高6.3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5.61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中占比33.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5G已在工業、醫療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應用案例數超過5萬個。
以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為依托,促進數實深度融合
會議強調,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發展大動脈。系統推進5G、千兆光網、數據中心建設升級,推動我國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進。
同時,加強創新融合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6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前沿技術加速突破,加快推進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日前,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求是》雜志撰文指出,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認為,數字技術基礎設施經過三年建設已初具規模,“5G+產業物聯網”將成為2023年的建設重點,“政府+核心企業”將成為這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引領者。在中央和各地政府政策支持下,在物流、港口、化工、紡織等領域,將會大量出現以產業級5G基站為依托的產業物聯網示范工程,通過建設面向全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的物聯網體系,極大促進該領域產業數字化的發展。
加強安全規范保障,釋放發展新活力
會議還明確,要加強安全規范保障,釋放發展新活力。建設敏捷高效的行業監管體系,健全完善合規管理體系和社會監督機制,加強企業合規治理,增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深化用戶權益保護。
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快速融入經濟社會的諸多方面。數據安全是保護用戶權益,保障數據要素資產有序開發利用,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數據安全產業是為保障數據持續處于有效保護、合法利用、有序流動狀態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新興業態,既要滿足數據處理者履行數據安全保護責任義務的需要,也要滿足促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的需要。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三希認為,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應不斷促進行業規范發展。數據安全企業可積極拓展產業合作渠道,推動供需精準對接;同時深度分析工業、電信、交通、金融、衛生健康、知識產權等領域數據處理者的合規與保護需求,發展面向重點行業領域特色需求的精細化、專業型數據安全產品,積極開發適用性產品或解決方案。
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2017-2021年,我國數據安全市場規模由22.9億元增長至70.9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2.6%。未來,數據安全技術將持續突破,數據安全在不同行業領域的應用將逐漸深入,預計2023年我國數據安全市場規模將達10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