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提前還貸的風潮,已經蔓延至老家了。
春節期間,老家在河北一個四線小城市的小張,走家串戶的過程中,他發現,“今年春節大家都不怎么聊買房了,聽到更多的是夠住就行了。”
小張還發現,已經不止一個朋友提到了提前還貸,更有朋友頗為自豪的說“房貸年前一筆還清,終于無債一身輕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開始,“提前還貸潮”現象在一二線城市集中出現,甚至還出現了“還貸難”的情況。但當下,已經蔓延到了三四線城市。
自2022年以來,央行三次下調LPR五年期及以上利率,累計下調了35個基點,帶動房貸利率的快速下行。
隨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大幅下降,“高位站崗”的購房者們坐不住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提前還房貸的隊伍。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
從居民部門儲蓄來看,2021年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元。若將居民存款的這種異常增長視作“超額存款”,則2022年高達近8萬億元。
海通宏觀指出,居民存款的高增長,并不是從新冠疫情發生后才開始的。在從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時間里,我國居民存款每年的增量基本都維持在4-5萬億附近。
超額存款主要來自于消費減少、購房支出下降、理財產品贖回。
業內人士表示,疫情沖擊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來不確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續下降,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強,是居民存款高增的核心因素。
當居民的儲蓄積累到一定程度,目前又無確定投資渠道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還貸。
關于2023年“存款搬家”去哪兒?有市場觀點稱,2022年多增的居民存款,如果有1/3拿出來恢復對房屋、裝修等購買,中國經濟就能順利恢復。
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推動經濟修復也不是僅僅依靠房地產銷售等環節,還需要關注居民消費、企業生產投資等,其他產業以及其他部門也需要共同發力改善。
浙商證券(行情601878,診股)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將分流至實體部門及資本市場,其中,部分“被動儲蓄”將隨疫情形勢改善而逐步釋放,主要體現為居民消費及購房活動的回暖。
“預防性儲蓄”主要源自居民悲觀預期及產業結構轉型,因此,居民超額儲蓄在無法大量進入消費、地產領域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將是核心外溢方向。
在中信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團隊看來,居民的“超額存款”主要由消費場景缺失、房地產銷售的回落和理財產品回表所形成,2023年預計各行業均將有一定的改善能夠帶動預防性儲蓄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