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1月6日消息,安永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發布《安永科技地平線2022 - 科技與轉型領導者洞察白皮書》<EY Tech Horizon Study 2022>。白皮書報告指出,在疫情背景下,科技賦能轉型已成為企業的發展趨勢,轉型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領導者的戰略決策與實施舉措,而超預期的科技轉型將為企業帶來差異化的價值。
《安永科技地平線2022 - 科技與轉型領導者洞察白皮書》是基于安永2022年科技賦能轉型獨立調查項目,調查覆蓋全球6個國家、7個行業、16個部門,包括10次深入的焦點采訪和針對394名高級管理層的調研。通過對全球高管觀點以及行業標桿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安永針對中國企業如何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建議,以期幫助企業創造可持續價值并鑄就長久生命力。
調查結果顯示,超預期的轉型要求企業關注科技與人文結合,重視戰略目標而不是戰術目標。超預期轉型將為企業帶來平均收入6.2% 的增長,但目前僅有10% 的企業實現了超預期轉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安永大中華區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王海瑛表示:“數字化時代科技飛速迭代升級,市場環境變幻莫測。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行穩致遠,需考驗企業敏銳洞察和積極變革的能力,也需考驗領導者把握戰略和落地執行的能力。企業在構建科技賦能轉型的戰略目標時,應綜合考量科技與人文因素,制定全面的業務、科技和數據策略與實現路徑。”
安永認為,科技賦能轉型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科技實時化:打造以數據為中心的基礎科技能力,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商業模式,實現快速部署,實時滿足客戶和員工不斷提高的期望。
根據調研結果,超過一半實現超預期轉型的企業認為科技能力(技能與新工具)是其成功轉型最重要的三大關鍵因素之一。接近60%的受訪者認為數據和分析是科技投資的重點領域(2020年為31%)。安永認為,企業如果期望深入洞察客戶以獲得成功,必須將數據視作與原材料同等價值的基礎資源,這就要求企業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組織。但實現這一目標的企業僅占少數(16%)。
在科技層面,企業首先應積極積累數據資產,利用數據分析結果優化用戶體驗、驅動產品創新和業務持續改進,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組織發展能力。其次,針對基礎科技能力進行投資。通過快速部署和熟練應用云計算、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等基礎科技賦能業務場景,滿足客戶和員工不斷提高的預期。案例研究發現,現階段,各行業的領軍企業都在積極打造領跑未來的數字化組織,投資和部署基礎科技,重塑數字化時代領先實踐,實現長期價值。
安永大中華區科技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顧卿華表示:“數據,既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需的基礎資源,也是不斷積累的核心資產。重視數據的分析與應用一定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數據分析需要科技能力的加成,企業應根據自身行業與業務場景特點構建適合的科技組合能力。用科技生產數據,用數據驅動決策,建立“以數據為中心”驅動管理變革和業務創新的模式,以實現價值創造。”
人本中心化: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獲取客戶信任,并注重企業的數字化文化和員工的數字化技能,增強員工的信任感與參與度。
根據調研結果,近70%的企業通過借助科技工具(如模型算法和人工智能等)進一步洞察客戶需求,實現以客戶為中心。超過三分之二實現超預期轉型的企業均有積極主動針對員工開展變革管理,以應對與科技相關的變革。另外,還有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認為,他們的“組織正在努力發展和推廣數字化轉型文化”。
安永認為,企業對外應關注客戶變化,對內應培養數字化人才。一方面,利用數據分析和各項科技跟蹤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強化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培養數字化人才和文化,引入新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形成推動企業變革的內驅力。
案例研究發現,新經濟和零售、快消行業在洞察市場變化和激勵組織活力的進程更為領先;而傳統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敏捷組織,全面推進人才改革,增強組織活力,建立數字化運營保障體系,從而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
創新規模化:擁抱生態系統,挑戰和延伸傳統行業邊界,更加靈活地設計、引導和推進現有商業模式的變革。
根據調研結果,生態系統在加速轉型和實現價值最大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表現良好的生態系統會帶來較高的財務價值。數據顯示,收入端,生態系統建設表現良好的企業所帶來的增量收益高達16.5%,而表現不佳的企業其增量收益僅為7.8%。成本端,生態系統表現良好的企業總體成本可降低14.6%,而表現不佳的企業總體成本僅降低9.6%。
安永認為,企業應挑戰與延伸傳統行業邊界,建立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構建緊密的商業生態系統與價值網絡,實現產業鏈各參與方合作共贏。
案例研究發現,除了原生互聯網企業,傳統行業亦可借助各其擁有的行業資源與擅長的業務能力,利用數字化技術縱向打通內部價值流、橫向聯接產業鏈,從而促進企業、甚至行業的降本增效。
安永大中華區咨詢服務市場拓展主管合伙人謝明發表示:“沒有企業在市場上是獨存的,行業不同、主營產品和服務不同,所擁有的資源力量也不盡相同。擁有不同資源優勢的經營主體可以彼此尋求幫助,互相依存。學會借助彼此力量,構建利益共同體,才是企業可持續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