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平潭在壇南灣海域投放34塊人工魚礁,總空方約792.2立方米,這意味著平潭大福海釣基地人工魚礁項目海上投放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預制及投放240塊礁體,總空方5593立方米,海域使用面積5.355公頃,預計本月底完工。“項目旨在修復和改善平潭漁業生態環境,帶動鄰近漁區海釣基地、濱海旅游業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促進‘旅游+漁業’有機融合,推動實驗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平潭綜合實驗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周小文說。
據悉,項目將投放“梅花型”人工魚礁15組,其中YJ01型礁體6組、YJ02型礁體9組,每組由16個單體魚礁組成,可促進魚類資源繁育,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優化水域生態環境。
平潭四面環海,漁業資源豐富。近年來,實驗區大力開展漁業資源科學保護工作,通過增殖養護、放流等手段,有效恢復漁業資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累計增殖放流黑鯛、中國鱟、中國仙女蛤等水產種苗5.7億尾。
下一步,平潭將結合增殖放流活動,持續投放趨礁性魚類,提高漁業資源的質量與數量,還將與壇南灣業態旅游相結合,策劃生成“旅游+漁業”等精品項目,加快建設水鄉漁村,實現海洋生態修復與旅游發展相融合,助力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記者 張哲昊)